听徐凯文老师讲《危机干预》的时候,虽然课上也有很多案例,但是都是概括性的讲述,对我的触动并不是很大。而今天当张老师把她正在干预中的个案拿出来跟大家研讨时,面对着这个活生生的案例我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我试着把这个14岁的小女孩当做我的求助者,想象如果她告诉我她曾企图跳楼自杀,我会如何应对。在自杀的干预过程虽然有可供依据的流程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例外,没有丰富的经验确实会乱了阵脚,比如讨好、让步、突破设置,被求助者牵着鼻子走,以至于最后咨询师变得很被动、很无助,甚至惹祸上身。
勤奋如我们针对此次研讨会的案例,我认为有可能导致咨询师的被动和无助的除了对自杀风险的担忧和把控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基本功的功底是否扎实。如果真像李老师所耳提面命的把基本的操作技能牢牢的把握住并不断训练,相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至于乱了阵脚,把基本的套路都丢掉了。先诊断,再咨询。如果连诊断阶段: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严重程度如何、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明确诊断五部分都没有完成就开展咨询,那咨询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后附代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精细自杀评估的操作》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TYzMDM5Mg==&mid=2247484746&idx=1&sn=fa95709294d4d4ce6979cadafbf29eb3&chksm=972cbb9da05b328b70360398b85105cff78bfa38e720acd5ecc06e79a8bc14a39ba65d181662&mpshare=1&scene=1&srcid=10270Yy7SIa8knnPL7cHRWAC#rd,感谢代老师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