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白马寺
9月23日上午,我利用中秋小长假去游洛阳白马寺。我己记不清我是第几次来白马寺了,每来一次都会发现白马寺的不同变化,每来一次都会有所感悟,每来一次仿佛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她不同于少林寺的过分商业化,也不同于我七岁第一次见到她时那样的喧哗,如织的游人,那一份喧哗已经抹去了她本该有的色彩。走过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寺庙,才发现,在这个秋日的上午,白马寺现在的样子又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渺渺的香火,游客也不少,我小心翼翼的走着,深怕自己的脚步声打破了她难得的宁静。阳光在红墙上投下树的影子,摇曳的姿态,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大殿,照在庄严的佛像上,佛像彷佛渡了一层金色的光,低头俯视苍生。站在原地看着穿过窗户的那几束阳光,微尘在炫舞,看着看着便痴了,忘记了走动。远处传来僧人的念经声,迎面走过来的僧人慈祥的对我说一句“阿弥陀佛”,心里便欢快得开出花来,这是第一次碰见僧人跟我打招呼,不带任何的商业色彩,仅仅是在这个秋日的下午碰面的一句简单的问候。急忙的回应,深怕自己有一丝的怠慢玷污了这份神圣。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历史沿革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
建筑格局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4]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
主要景点
建筑
1990年前,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寺院的山门、殿阁、齐云塔院。1990年,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白马寺增加了钟鼓楼、泰式佛殿、卧玉佛殿和齐云塔院内的客堂、禅房等。
佛殿
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其中,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观音菩萨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钟鼓楼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法宝阁与藏经阁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坐落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台基之上。1995年建成。二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长18.5米,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收藏有龙藏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泰式佛殿
位于寺院西侧墙外100米处,始建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在该殿之中,供奉泰国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
卧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该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中供奉卧玉佛一尊。
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
六祖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齐云塔院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该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在齐云塔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附属建筑:西侧修建有3间念佛堂、3间斋堂;东侧修建有3间客堂、3间培训班教室,另修建有禅房,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碑廊,西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白马寺寺院把白马寺镇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碑刻
白马寺保存的古代碑刻40余方。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元“龙川和尚遗嘱记”刻石、元“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明“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等。
佛像
1990年以后,白马寺先后接受了国际友人和居士们赠送的佛像,分别供奉于不同的殿堂之内。
泰国佛像供奉于泰式佛殿内,1991年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白马寺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通高7.2米,重达6.68吨。
释迦太子像供奉于法宝阁内,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参观白马寺后赠送。佛像通高1.50米,螺纹高肉髻,着偏左袒式袈裟立于弥须座上。
中华古佛拇指般大小,铜质鎏金,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是世界上仅有的造型奇美的佛像。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始塑于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由西域传至南亚、东南亚,最后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1995年,泰国复制两尊,其中一尊归宗白马寺,供奉于藏经阁。
卧玉佛是1996年前后,在弘法寺本焕大和尚及白马寺印贤法师的感召下,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用缅甸玉敬雕成卧玉佛像,1996年12月由印贤法师护送到白马寺,供奉于卧玉佛殿内。1997年12月19日,白马寺专门举行了开光法会。该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身长5米,重8吨,侧卧于榻上。
许愿井
白马寺景区内据称有一口千年历史的许愿古井。相传这口千年许愿古井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于是前来旅游赏景的不少游客争相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据白马寺景区内一位正在负责清理内古井内钱币的寺庙僧人介绍,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做法由来以久,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慕名前来寺庙旅游和烧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赶到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和平安“,他们忙得时候一天最多要清理古井内各种钱币三四次。
国际佛殿苑
印度佛殿
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参访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的圣冢。在朝拜之时,诱发灵感,萌生在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此后,经中印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了建殿意向。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2005年4月9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其间,温总理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并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
印度风格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主体建筑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透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大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俯瞰大殿及水系,犹如盛开的莲花。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2006年7月印度佛殿在白马寺西侧、泰国佛殿之南破土动工,省市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经过数十个月的精心施工,于2010年举行盛大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仪式,并为佛殿剪彩揭碑。印度佛殿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神秘莫测;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清澈圣洁;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超凡脱俗。整个佛殿装修精工,格调高雅,雕刻美妙,慎密细致,好似西方天国。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她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征。
缅甸佛殿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缅甸风格佛塔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泰国风格佛殿苑之西,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大金塔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以及缅甸佛塔苑的围墙,完全按照贡榜王朝的缅甸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以喜庆的红色和富丽的金色为主色调。东、西两方除主门之外还各有一个简约的小门,高3.75米,小门上用缅甸文写有“大金塔(梵文音译)”字样。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2010年,应我国国家文物局的邀请,缅甸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郭蒂梭先生参加了河南之旅活动,期间获悉可以在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供奉缅甸佛像的佛塔。同年11月初,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向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汇报后,致信洛阳市人民政府郭洪昌市长,询问佛殿修建的有关事宜。依据修建印度风格佛殿苑的经验,同年12月,郭洪昌市长向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回信,对白马寺预留的缅甸风格佛塔有关情况做了具体介绍。
2012年4月10日,缅甸风格佛塔奠基典礼如期举行,缅甸宗教部长一行17人莅临参加典礼。缅甸风格佛塔由缅甸政府出资兴建,缅甸亚洲世界有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缅甸风格佛塔的装饰材料均由缅甸政府捐赠,每次物资到达白马寺,僧众都会举行隆重的洒净祈福法会。2013年6月,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6月,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全部工程圆满完成。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作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缅甸风格佛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省市主管单位等各级领导等先后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宗教事务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洛阳市人民政府等先后对缅甸风格佛塔作出重要批示。缅甸宗教部杜拉吴敏貌部长、缅甸驻华大使馆吴丁乌大使等多次莅临白马寺指导缅甸风格佛塔工程建设。缅甸吴登盛总统也时刻关注着缅甸风格佛塔的工程进度。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2014年6月30日,“缅甸风格佛塔落成典礼暨安奉开光法会”在白马寺隆重举行,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中国驻缅大使杨厚兰、河南省委及洛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永信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灵光寺方丈常藏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及僧俗二众的热情接待。期间,中缅两国高僧大德共同为供奉在缅甸风格佛塔的佛像举行了开光仪式。
这座雄伟壮丽、独具缅甸佛教建筑风格的佛塔在白马寺圆满落成,将成为中缅佛教友好交流上的又一重要标志。
泰国佛殿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泰国佛殿苑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南与印度佛殿苑相邻。1991年7月30日,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到白马寺参观朝拜,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同白马寺签订了《向中国洛阳白马寺院赠送佛像的备忘录》。1992年,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及多位泰国善信捐赠的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佛像运抵白马寺,白马寺出资修建泰式风格佛殿一座供奉佛像。佛殿于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举行佛殿落成和佛像开光典礼。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该殿坐南朝北,建于长27.3米,宽21.3米的台基上。大殿长14.4米,宽7.5米,高10余米,三层重檐,黄瓦覆顶,内饰壁画。殿内正中坛上供所赠佛像。2010年初,为进一步丰富和彰显泰国佛教文化内容,促进中泰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泰国高僧拍特实铁哥颂长老、善信瓦塔纳先生参访白马寺后出资对泰国佛殿苑进行翻修,并进行扩建,修起了围墙、大门,辟建了舍利塔、藏经阁、钟鼓楼、四面佛、凉亭、僧寮及配套设施等,扩建后的规模,长宽各108米。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这次来白马寺,也参观了“草木禅心”戊戌金秋中国画九人展,其中的两名画家当过我的领导,两人中的男同志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河南省书法家协行会委员会会员,两人中的女同志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这次来白马寺,认为白马寺工作人员和僧人都比较人性化,有工作人员听到游客对话中有需求,不等问到自己主动指引;客人磕头,僧人向客人赠送小礼物,没有任何人有提出让游客捐款的行为,还真是出乎意料。在寺中一个茶社,开水和茶水都是免费的,有不少电源插座,手机充电也是免费的;茶社中所有的书(和佛教有关)也可免费带走。
此次游览,从上午到下午用了好几个小时,但仍有个别景点未来得及看,因为有事不再看了,印象最深的还是东南亚异国建筑,金碧辉煌。
以上是对洛阳白马寺的介绍,欢迎五湖四海、八方宾朋来洛阳白马寺参观。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
附注:
《宿白马寺》· 唐代· 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四十二天
对照自我检讨之第八十二天
对昨天工作、生活、学习和对照以前的计划比对基本满意。
好的方面:
1、简书写了。
2、已读书打卡。
3、生活中的一些事按计划做了。
4、打太极拳。
5、冥想。
不足之处:
1、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还要加强。
2、时间安排还有待更加合理。
3、效率要再提高。
4、性格方面需要进一步逐步完善。
今后方向:
1、所有时间安排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没有按计划的及时补正,计划要具体。
2、按前一段的方式做事,效率再提高。
3、每晚9点思考当天的事是否做完了,可否补充。计划第二天的事。
4、注意人身出行安全和健康、饮食。
5、完善性格,锤炼语言。
6、每天冥想。
7、有好的想法,立即去做。
诗词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东汉· 未知作者
作品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③。
清商随风发④,中曲正徘徊⑤。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⑥。
不惜歌者苦⑦,但伤知音稀⑧。
愿为双鸿鹄⑨,奋翅起高飞⑩。
词句注释
①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②阿(e)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③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④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
⑤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⑥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⑦惜:痛。
⑧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⑨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此二句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⑩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白话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创作背景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东汉末年,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得最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一批官僚和平日敢于议论朝政的大知识分子,接连地受到杀戮和禁锢。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东汉王朝崩溃的前夕,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已达到顶点。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士人更是没有出路。同时这又是黄巾大起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都市情况混乱的另一面,则是农村的凋残破落。东汉政权的建立,实际并没有安定几十年,就不断地发生农民暴动。随着土地兼并的剧烈,苛捐杂税的增加, 到了灵帝刘宏时代, 广大人民的生活已陷入绝境。家园的残破,时代的扰攘,安定生活的不可能实现,正当职业的无法取得,使这批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们陷于有家归不得的境地。因此在诗中处处充满失意沉沦的情感。
南朝萧统在编选《文选》时,由于这十九首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在古诗中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作品群,于是将失去乐调与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
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
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忧伤女子?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
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
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词人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
名家点评
当代戏剧学家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能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
清初诗歌评论家吴淇《选诗定论》称《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
词句鉴赏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
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
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
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
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
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吴淇《选诗定论》)。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谁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难道不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找到了“知音”吗?没有。
这人世间的“知音”,原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呵!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岂不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罢?但是,我们的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
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呵!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长云!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
伤心的佳人呵,你可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人们自然明白:就是这“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词人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
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欷歔感怀、聊相慰藉--透过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人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
作者简介
汉无名氏是一批作诗而未留名的诗人的统称。汉无名氏写的诗,内容大多数是写夫妇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无名氏指姓名不可考的人清俞樾 《茶香室丛钞·茶汤》:“ 宋 无名氏《南窗纪谈》云:‘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 清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宋 无名氏《九张机》,自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绵丽,绝妙古乐府也。”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梁代萧统(501-531)编《文选》 (中华书局1977年版)。《行行重行行》为无名氏所写。
箴言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心情语录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林徽因)
随笔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