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饭前,我让儿子看会儿《三国演义》,他很不乐意。我只好连哄带吓了。
因为他们班级群里已经通知了,九月一号开学前,他们六年级还要进行一次摸底考试,然后再按成绩分班。具体时间还没定,估计也快了。
我就对他说,既然他们六年级的阅读书目里有《三国演义》,那过两天考试时,肯定会从三国里出题的。我还对他说,像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那都是三国里很精彩的章节,建议他不妨把这几章多看几遍。为了防止他吊儿郎当、不认真看,我还吓唬他说,一会儿让他看完了给我讲讲故事情节。
其实说老实话,对他的考试成绩,我并不是真的很在意。我只是想让他多阅读,逐渐领略文字的美,从而爱上文字。
这两年教学大纲的改革,让学生从小学起就增大阅读量和古诗文的背诵,我觉得这很好。
我觉得语文就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你语文不好,理解力不行,其他学科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遗憾的是,我这个儿子,他不喜欢语文,尤其是写作文。这我也有责任,前几年一直瞎忙,忽略了他阅读这一块。现在只能尽力弥补了。
李嘉诚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你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弥补不了你教育孩子的失败。确实如此!父母其实也是一份职业。以后一定要努力,但愿一切都还来得及。
2.
饭后我想试试他的理解力,于是就装模作样地说,来,妈问你几个问题。儿子嬉皮笑脸地说,你随便问。
“三顾茅庐的“庐”指的是啥?”
“房子呀,这还用问?”儿子不屑地说。
“说清楚点,是楼房,还是石头房子,还是木头房子?”我穷追不舍。其实我是希望他说,是茅草房子。(其实是我失误了,庐字前边已位有个“茅”字了。“庐”在字典上的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古代有楼吗?”儿子挑衅似地反问我。
我的脑子很快转了一下。
“有,咋没有?“山外青山楼外楼”里有“楼”没有?“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是楼不是?“危楼高百尺”有楼没有?还有“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你说古代有楼没有?”
问得儿子不好意思地连声说,有,有,古代还真有楼。我乘机得意洋洋地说,臭小子,你以为你妈是吃素的吗?他又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吹牛吧。
就这,我还是不肯放过他。我说,现你挨你了,快点,给我说出几句带“楼”的诗句来,不准说我说过的。
可怜,他们小学学过的带“楼”字的诗其实就没几首,他平时又不积累。结果他抓耳挠腮地一句也没想出来。
我无可奈何地把手机扔给他说,去,百度,抄十句带“楼”的诗去。字迹要工整,否则重抄。这次他倒没反抗,老老实实去抄写了。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的心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