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张教授的“基于引导技术的培训问题解决”的培训讲座。其中,我对“”结构化研讨流程的设计”很感兴趣。
结构化研讨流程主要有“议题—形成期—发散期—动荡期—收敛期—完结期”六个阶段。
议题>形成期
从议题阶段到形成期阶段,主要进行的是研讨的动员阶段和团队建设的热身阶段。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建立信任关系、制定研讨规则、鼓励分享和参与、树立学员的角色意识、形成平等、开放、愉快的研讨氛围。
这一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信息传达、任务说明、目标形成、问题收集。
议题>形成期>发散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收集更多的想法、分享各自 的经验、提出不同的观点、允许提出不成熟或者不可行的观点。
这一阶段所起的作用是多重视角、创新思维、开拓思路鼓励参与,培养民主气氛和团队意识避免少数人/弱势群体的观点被代表。
议题>形成期>发散期>动荡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更深入的、 更全面的讨论、从不同视角看问题、鼓励换位思考、允许辩论、思想碰撞更加有效。
这一阶段的作用:是促进理解、深度思考、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深度开发集体智慧、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分析、有利于摆脱传统方式,探索新思路、新方案。
议题—形成期>发散期>动荡期>收敛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对前一阶段集体智慧的梳理、归纳和体现、对前一阶段方案的评估和完善、再次审视对策建议的合理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共识、形成共同的理解框架。
这一阶段的作用是让发散期和动荡期的研讨成果固定下来,以可见的方式进行展示。“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议题>形成期>发散期>动荡期>收敛期>完结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宣布研讨阶段结束、分享和展示研讨成果、个人的反思和提升。
这一阶段的作用是对培训者的一种启示,对于行动学习和诊断式培训来说,研讨的完结期宣布“想法的世界”结束,即将进入“行动的世界'。过程的收获大于结果的收获。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者出现新任务,可以在完结期宣布后续的研讨计划。
这一流程体现了学习的发生是从解构到建构,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
结构化研讨的学习工具
➢团队列名法(轮流发言)
➢鱼骨图法
➢目标分解法
➢头脑风暴
➢六顶思考帽
➢圆桌会议六步法
➢SWOT分析法
➢展览秀
➢金鱼缸
➢角色扮演
➢故事会
➢决策评估 矩阵
结构化研讨的学习工具优先排序
➢投票
➢即时贴
➢世界咖啡
➢分小组讨论(2-3人)
➢旅行小组
➢轮转任务小组
➢拼装法
➢分类整合法
➢同意阶梯量表
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有不同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研究,做更深入地了解,才能选择出适合的工具和方法。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