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女儿跟我唠叨起周日春游的事,前晚刚交了春游费,昨天才发了通知,春游是去动物园,这个动物园从幼儿园就组织去玩过,接着小学也组织去过,还有我带着她也去玩过,如今上了中学还要去这个动物园,女儿表示出不想去的意愿。
我,“前一天晚上才交了两百多的费用,你又说不去,不合适。”
大妞,“到时候可以请假。”
我:“请病假要上医院开证明。”
大妞:“到时我就闹肚子痛,不用上医院,直接就不去春游。”
我:”那这个钱就退不了,这样我直接向老师提前请假。”
大妞,“老师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我:“难得跟着同学一起去玩一下,很开心啊,为什么不去啊。”
大妞:“每个人都有手机玩,除了一个男生没有手机,我去也就是看别人玩手机,没有意思,而且去了几次了,真的不想去。”
就这样说到最后,大妞还委屈地哭起来。我带着情绪,谈话不了了之,最后也没有决定怎么做。
我去做饭时,看着伤心的大妞,想着要不帮助大妞问下老师,看看能否请假。于是发了信息问老师,“这个春游是否是一定要参加的?如果有事可以不参加吗?”
大妞晚上写作业要用手机的时候,发现了我发给老师的信息,又一次崩溃大哭,一边和我大吵起来。
大妞向我嚷:“你有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发这样的信息给老师?老师肯定会找我问原因的?我怎么跟老师说?你让我怎么面对老师?”一连炮的问题震得我说不出口,确实是自己考虑不周了,我表达了我想要帮助她的意愿。
大妞说:“你一点都没有考虑到我的立场和感受。我只是说我不想去,我也没有说我一定不去。”我一听,是啊,孩子只是表示他的委屈和牢骚,为什么我要上纲上线,以为帮助孩子却让她进退两难。我和孩子有争议不是自找的吗?
我说了,“因为你想要请病假,没有病去医院,开个病假是不现实的。”想想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如果不能提前请假,肯定会导致不能退费,我自己又不想这钱白花,所以才想着提前请假好退费。
孩子一边委屈向我哭诉我的不是,这时突然觉得自己也很无助,这种情况帮或不帮,都是个问题。
后来大妞平静下来,情绪也没有,但是我却陷入沉思,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想帮助孩子,可是却不得法,像我这样的帮倒忙,实际上并没有帮孩子,还给孩子造成困扰。孩子担心次日要被老师提问,做思想工作,接受长篇大论,就感觉到愤怒和委屈,更觉得没有面子。而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
我以为帮助孩子是代替孩子勇敢向老师请假,可是实际我在发信息前也没有问孩子,没有征得孩子同意,我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想想我自己太冒失,其实说白了,我就担心孩子不去,钱又退不了,可能在孩子眼里,妈妈把钱看得比她还重要,所以她感到失望。
虽然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育儿理论,但是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知识都清零,留下的只有本能。后来大妞发了脾气,我也不再唠叨,她拿着我的手机,一直在玩,澡也不洗,钢琴也没有弹,我也没敢说她,我知道她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的,10点才洗澡弹下琴。
回忆和大妞的谈话,大妞纠结的问题根源,是她希望有一个手机带去,这样可以玩。所以我可以和队友商量一下,让她带部手机过去,也许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问题蒙弊了双眼,以为帮了孩子,实际却让孩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多理解多沟通,实在不行,记得暂停,或是过两天再谈谈这个问题,而不是马上下结论,要结果。
有时侯孩子可能也只是想要发发牢骚,抱怨一下,我只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即可。她其实希望自己的感受是被接纳的,被理解的,所以我们真的要学着不要“自作多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