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山里,然后渴望逃出大山的故事。在看这部作品以前,我很奇怪,为什么电影名字要叫《盲山》?从片名根本看不出也猜不出内容。看完才发觉,盲山的意义或许是令人盲的山.因为大山,遮住了人对外面世界的认识,也使得山里的人无论是思想还是见识都狭隘至极。
一座大山,仿佛划出了一片“世外桃源”,一片“法外之地”,在这里无数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无关。我在乎的,是我这一个“部落”的利益。
从被拐卖,到几次尝试逃离,再到结局处的营救,即使隔着时代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女大学生的绝望,在她试图逃跑时,自己也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紧张地难以呼吸,在她一次次将信递给邮差时,我也在一遍遍的祈求。看到结局白雪梅将德贵砸倒,继而黑屏的时候,心里只剩一声空叹,遗憾,失望,绝望,五味杂陈…
其实,在那一片山区,那一个时代,又有谁是真正好过的呢?只是这样的不好过,对于白落梅这样的人,显得尤为不公平。
看过一些影评,很多人都在骂买方黄德贵,骂邮递员,骂公交车司机等等,但其实对于这些人除了憎恨之外,其实也有一丝同情。
买方黄德贵所在的山村很偏僻,年过四十也没成家才借钱买了一个“媳妇”,花了7000块。在那个时候,7000是什么概念?电影中有一幕交费的情节,黄德贵的母亲拿着一整把小额钞票碎碎念,几块钱都算是大额支出,7000块,也许是他们几代以来一辈子的支出吧。也许从他的父亲结婚开始,就在为他结婚存钱吧。
在刚把白雪梅买回家的前几天,黄德贵却一直没有跟他交流,也没有对他强行怎么样,在他试图强行发生关系却被白雪梅拒绝的时候,他最开始是退了出去,这些场景让我觉得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哪些十恶不赦的罪犯,而走到这一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或许在他们的心中,更多的也是“想有一个家”吧。
在偏僻的山村,重男轻女的观念盛行,生了女孩养不起就不养,扔池塘,导致整个乡村男多女少,等这些男丁长大成人,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又难以找到女人去成家,不得已便只有买。而当这种交易代代相传,成为普遍现象,也就不会有人去干涉,更多的纵容,甚至协助!
在这一场场买卖中,女人,买方,村民,都在遭受着落后乡村文化的荼毒,无一幸免。在这样的环境中,无知代代相传,每一个人都成了旧时代的受害者。在交易的背后,苍天饶过谁?
Ps: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为拐卖妇女甩锅,买方肯定是不对的,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主要是希望换一个视角,站在大环境的角度去审视这种事件。毕竟在我看来,在这里环境的影响超过了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