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道德经》
《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作者: 晓丽优雅 | 来源:发表于2023-02-05 07:14 被阅读0次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今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杜绝所谓的圣贤和智慧,人民可获利百倍。

    杜绝所谓的仁义,人民自然会回复到孝慈的天性。

    杜绝机巧功利,自然没有盗贼。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其实都是巧饰,不足以治天下。

    所以有必要让人民的思想有所归属。

    那就是回归纯洁淳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念。

    抛弃所谓的″圣贤仁义智慧″之学,就没有忧患了。

    【主旨】

    观察天地万物,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只是应运而生,顺势而长,并非聪朋智巧就高人一等,老实木讷就低人三分。所以不必太以聪明智巧为荣,老实木讷为耻。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以此来治理社会病态,更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要使人们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虚浮,才能免于忧患。

    【历史故事】

    将相和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人胸怀宽广,是一位识大体的人。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官位被拜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忿忿不平,想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只好处处回避廉颇。廉颇得知蔺相如相忍为国,大受感动,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解,同心辅佐赵惠文王,对抗强大的秦国。

    蔺相如因为″少私寡欲″,不与人争,顾全大局,所以赢得廉颇等人的尊重和佩服,并最终避免了大的争端。

    【心得感悟】

    人生成长的三个阶段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自然的阶段,天真、幼稚、单纯。

    第二是学习、奋斗、建功立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和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创造财富并收获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体验利害、宠辱与得失。这个阶段出现了各种成果和各种人物。

    第三阶段是超凡脱俗阶段。随着人格魅力以及人生理想的实现,从能力、品德、胸怀、气度、修养、智慧上都达到了极致,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彻悟了人生的真谛。

    ″万物同一体″,″回归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人与人依赖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们依赖于他人,这是我们的学习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他人依赖于我们,这是我们工作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他人和我们都不再互相依赖彼此,这是我们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阶段。

    老子写《道德经》是55岁的时候,经历了从师商容,皇家图书馆管理员,失业自主创业,复职管理图书。在周敬王打败王子朝,王子朝带走了周王室全部典籍。老子丢了工作,骑上青牛去往函谷关方向。出关后,老子遇到自幼一心向道的尹喜,尹喜请老子著书讲经,以惠后世。

    老子是在人生的第三阶段完成《道德经》的,提倡回归纯朴,减少私心杂念。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包括饥、渴、衣、住、性格等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权、家庭安全、社会安全以至世界和平等人类对周边环境的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的自尊以及表现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受人尊重两方面。

    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自我理想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得到社会认知、审美以及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人的一生大概就是从自然纯真到自我实现再到回归纯真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ya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