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24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09:39 被阅读38次

卷七(二六) 【原书卷七·五六】

味甜自悦口,然甜过则令人呕;味苦自口,然微苦恰耐人思。要知甘而能鲜,则不俗矣;苦能回甘,则不厌矣。凡作诗献公卿者,颂扬不如规讽。余有句云:“厌香焚皂荚,苦腻慕蒿芹。”

螫,音shì,zhē。读zhē时同“蜇”。蜂、蝎等有毒腺的虫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动物。沈括《梦溪笔谈》:“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螫口一词,词典解释为“犹烫嘴”。并举例:明姚士粦 《见只编》卷下:“茶于吴会为六清上齐……北至关中则熬油极炒,用水烹沸点之,以酥持敬上客,余曾螫口至于呕地。”其实,从这个引文上看,“螫口”并非“烫嘴”,而是指关中人将茶叶油炒后加沸水泡制的茶汤味道太差,入口时犹如被蜂子蛰了一下。

规讽,汉语词汇,意思是规劝讽谕。例:《宋史·范冲传》:“上雅好《左氏春秋》,命冲与朱震专讲。 冲敷衍经旨,因以规讽,上未尝不称善。”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袁枚,一代大诗人,也是一代大美食家。故常以烹饪之理来喻诗理。过甜生呕,微苦回甘,都是调羹口诀,用之喻诗,也是恰如其分。诗意求鲜灵、诗味求醇和、诗音求清脆。至于袁枚所言“凡作诗献公卿者,颂扬不如规讽”之说,建议少用。一来,现在之公卿者虽有博士文凭,但其诗文水平未必赶上课外国学班的小学员。万一把讽喻当成讽刺,岂不是自找麻烦?二来,现在之公卿者贪墨行为甚多,倘若诗中之讽恰与其行为相合,岂不觉得你可能掌握了他的秘密而慎加提防?三来,现在之公卿者对献诗这样的小把戏毫无兴趣,不如献金、献身可得青睐。总之,写诗者,须得自尊、自爱、自强,由此,诗中才能自有骨气,杜绝媚气。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249)

    卷七(二六) 【原书卷七·五六】味甜自悦口,然甜过则令人呕;味苦自螫口,然微苦恰耐人思。要知甘而能鲜,则不俗矣;苦...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24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ci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