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全是各种高考的新闻。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对于我来说,高考是一个不太愿意回想起来的字眼。毕竟有人从高考中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耀,而我却只是一败涂地了而已。
我的高中是家乡最好的中学。从小到大,我都是邻居阿姨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为考了90分而挨骂的时候,我却轻松地捧着“双百”的卷子回家向妈妈邀功请赏。进入初中后,我的成绩不是名列前茅,而是稳居第一。中考的时候虽然没有发挥得特别好,但是凭着平时过硬的实力,我还是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中学。高中三年,我没有拼尽全力,只是按部就班地尽着一个学生的本分:每天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说我高考考砸了,这话不准确,我的故事比高考考砸了更狗血。那年高考我考完了没什么感觉,觉得发挥得还行。那时候我们省还是估分填报志愿,考完第二天,我去学校拿了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回家后我就对着标准答案开始估算自己的分数。
说实话,估分这事还真不容易。像我这种神经比较大条的人,题目做过了就忘,所以我耗费了很多心神,也没有估出一个我有把握的分数。后来,我索性不想估了,想着应该和平时的成绩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吧。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自己一直想学的新闻。当时,中国传媒大学在我眼里是传媒界的顶级学府,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填了它。因为我自信自己的成绩足够上这所大学,所以我放弃了其他志愿的填报机会。
可是谁又曾想到,命运是如此地捉弄我呢?当考试成绩和录取分数线陆续出来后,我一下子跌入谷底。没想到,真没想到,我的分数,离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仅仅只差了一分!
一分在高考中有多重要?它可以很重要很重要,也可以一点都不重要,取决于你考了多少分,以及报了哪一所大学。
而这一分对我而言,意味着考上和落榜的天壤之别。
我无法相信自己竟然落榜了。就在我还满脑子混沌,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征集志愿开始填报了。本来我是想再复读一年的,可是妈妈非要让我去填。我抵不过她的唠叨就去了。征集志愿里大多是一些还没有招满的二本和三本院校。我都不怎么看得上,于是就随便填了一所。
填完志愿回到家,我的情绪也渐渐冷静了一些,于是就开始收拾课本和复习资料准备再读一年。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我随便填的那所二本院校竟然录取了我。然后妈妈就开始变着法子劝我去上那个学校。当时她给出的理由是:再复读一年你能保证就一定能考得好吗,万一又考砸了怎么办?这年纪可是一拖就大了的。而且复读一年心里压力极大,与其受那个罪还不如早早上大学呢。事在人为,进了大学只要好好努力考上好的研究生那还不是一样的?
我事后回想起来,认为妈妈是基于两个原因劝我不要去复读的。第一是我家门口有个邻居的女儿,高考第一年嫌学校不满意没有去,后来一年考得比一年差。考的比原来还差你怎么能服气地去读呢?最后一共参加了五次高考才去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而曾经与他同届的同学此时都已经大学毕业了。这个事情在我们家那边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妈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这种情况虽然不是一定会出现,但是她绝不想要冒这个风险。
第二个原因是我本来在市里最好的高中读书,如果复读,要么回离家近的县一中,要么就花高价再进原来高中的复读班。第一种情况,妈妈会被家附近的那些长舌妇们取笑。她们会调侃说,你儿子怎么从市里念到县里来了,然后摆出一副同情的样子,这是妈妈最讨厌的。第二种情况,家里要花很大一笔补习费,然而当时家里并没有什么钱。
而我呢,那时是个典型的软耳朵根子,没有自己的主见。虽然心里很想去复读,但是经不住妈妈的一再劝说。而且我复读在经济上也要依赖家庭,没有妈妈的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我在九月初还是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然而那之后四年时间里,我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复读,顺应了命运。
二本院校的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确实很一般,就连社团活动都乏善可陈。假期参加同学聚会,听到去北上广等大城市读名校的同学谈论他们在大学里精彩的经历,我只能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世事如棋,别人在他们的局里围追堵杀,而我却成了弃子。
说大学好坏不重要,其实心里还是介意的。而且我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差别的存在,尤其是机会和资源的不均等。比如,我大二时很想出国交换一个学期,可是我那个学校根本没有与什么像样的国外大学签订过交流协议,出去开眼界自然是不可能。再比如,很多一本大学都有相当数量的保研名额,可是我们没有。如果想要读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参加统考。而众所周知的是,名校分给研究生统招的名额越来越少了。
无奈,我的整个大学都泡在图书馆里,疯狂地从书本里汲取知识,唯有当一些愿景从心里闪过时,才会释然好多。我立下志向,大学毕业之时一定要考取最好的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雪高考之耻。我,再也不愿意回忆高考。
高中三年我未曾拼尽全力,但是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那一年里,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努力。我憋着一股气,一定要证明给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我配得上更好的地方。
所幸结果是令人欣喜的,我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外人往往只看到我考上北京大学的这个果,于是他们的话锋立刻180度大转弯,对我妈妈说:我原本就知道他很聪明,只是高考没发挥好罢了。
咦,以前我读二本的时候怎么没听人说我很聪明呢?后来我的人生终于渐渐步入正轨,写论文,做助教,参加会议,去美国访学。虽然在面对身边本科出身良好的同学时,我还是会隐隐地有那么一丝自卑。但我终于能够和他们一起坐下来喝杯咖啡了。虽然这杯咖啡,迟到了整整四年。
我时常想,如果高考后放弃那个鸡肋的选择,沉下心来复读一年,结果会怎样?或许我会考进清北复交这样的名校,现在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攻读Phd;或许,我在大四那年不费吹灰之力很容易就保送上了名校的研究生,不用苦哈哈地头悬梁,锥刺股;或许,我现在已经拥有了很多世界500强的实习经历,对即将到来的求职季毫不担心;也或许,我还是考砸了,甚至考的比前一年还要糟糕,最终只能和前一年一样去个二本……谁知道呢?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至少复读一年,无论结果好坏,我都终于可以认命,可以不再假设这种种无法验证的可能性,记忆里可以从此没有缺憾。
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比较看重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我对此还有一丝担心,担心一年后毕业季的我会在求职中遭受歧视。如果可以改变我的第一学历,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可多年后的我蓦然发现,已经没有机会再改变它了。因为24、5岁的人,怎么有时间再去重读一遍大学呢?这个缺憾,怕是要伴随终生了。
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会选择复读。不为别的,就为了将来不留遗憾。
可惜人生,从来都是落子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