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楚顷襄王在经历鄢郢之战的重创和屈原以死明志的壮举后,心灵受到深深触动,直到这一刻,他才如梦方醒,才真正意识到国家的危难与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于是他决定奋发图强,再次复兴楚国。
此刻,他想到了被他骂走的庄辛,悔不当初没有听庄辛的劝谏,于是立刻派人去赵国请回了庄辛,并亲自到城门口去迎接。
再次见到庄辛,楚顷襄王感到无比惭愧,他拉着庄辛的手诚恳的致歉。庄辛见状,便不再计较,急忙上前安慰。
接着,庄辛便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楚国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他再次告诫楚顷襄王,只要楚王能够振作起来,一改之前的错误做法,楚国还是有希望的。
为了安抚楚顷襄王,庄辛耐心地对楚王进行劝谏,他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以及亲信幸臣给国家带来的危害,
庄辛对楚顷襄王的这番谈话,无疑是一次深刻而关键的谏言。他的言辞犀利,分析透彻,直击楚国面临的困境与危机,同时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谈话无疑对楚顷襄王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使他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危急形势,并急需有力的改革和明智的决策来挽救楚国的命运。
楚王因此封庄辛为阳陵君,并在庄辛的计策指导下,楚国成功收复了淮北之地。这一胜利不仅标志着楚国实力的恢复和增强,更是对庄辛策略和智慧的最好证明。
在这次谈话中,庄辛为了使顷襄王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他举了几个例子。至此,也就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我听俗语说:“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
人做了错事,若能及时改正,则是亡羊补牢,不算晚;若是执迷不悟,则终会悔之晚矣。
这便是成语“亡羊补牢”的由来。文章先以俗语引出主题,强调即使在事情发生后及时补救,也为时不晚。
接下来,庄辛又引用汤王、武王与桀、纣的例子,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对比说明。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
汤王与武王,都是古代圣君的典范。他们勤政爱民,以仁德治理天下。在他们的统治下,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相反,桀与纣则是暴君的代表。他们荒淫无道,残害百姓,无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在他们的暴政下,国家陷入混乱,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所以说,汤王和武王起家时虽只有百里之地,但他们施仁政,爱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使国家一步步强盛起来。
相反,桀和纣虽然拥有了整个天下,但却因为他们的暴政和昏庸,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真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统治者的智慧和决策啊!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在这段话中,庄辛的意思是说,尽管楚国已经失去大片土地,都城也被秦人占领,但楚国仍然拥有相当广阔的国土和人民。
他认为,只要楚国能够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励精图治,就一定能摆脱困境,秦国是灭亡不了楚国的。
那么,接下来庄辛又举了哪些例子来进一步论证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