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八分钟

作者: 形与影竞走 | 来源:发表于2021-02-23 23:39 被阅读0次

《金色笔记》出版于1962年,被认为是了不起的经典之作。

我们不是用日记去记录一个真实的自我,恰恰相反,因为我们写日记,才创造了一个自我。

“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是直接从自己的脑子里掏东西的人,才会写出值得一读的作品。”

写日记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创造。这样的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闻。日记,是一个人的历史,是赤裸裸的自传。写日记,不为哗众取宠,也不是无病呻吟,因为它的读者可能也只有你自己。是没有更多阅读期待的作品,是自己倾吐后的又一次反刍,但是日记是日常反思的最佳形式,经过反思的人生是精致的,是充实的,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自己生命的轨迹,也能感受鲜活生命的存在。开心的,悲伤的,糟糕的,平淡的……都跃然纸上。

写日记的过程,是对自己生活精加工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情绪整理的过程。当把一天的琐碎诉诸笔端,你会开始享受这静静地狂欢,实现内在灵魂与周遭环境的平衡。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生活的屋子需要整理,我们的厨房需要收拾,我们的书柜需要清理……如果不,那么就会堆积垃圾和灰尘,毫无生气;但殊不知,我们的思维也需要整理,我们的灵魂也需要清理,也有垃圾需要特别处理。

写日记,会创造一个自我,一个立体的自我,一个稳定的内在自我。它完美的阐释了“自我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到最后,一个统一的自我定会出现。但是现代人的自我,总是分裂的。“假设人格是一圈一圈的洋葱,在一层一层剥开之后,会发现里面有一个最实在的内核。”假如你有写日记的经历,这个自我就会变得敏感。

经典作品的另一个品质,是能够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让每一个读者感觉受启发,说出了一些你想说而没说出来的东西。

什么是经典?它必定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如孔子的《论语》“温故而知新”。这一句妇孺皆知。何谓“温故而知新?”这个“故”可以理解为“旧的知识”与“新”相对。我认为也可以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是侧重:“温故”。生而为人,于人世间,免不了衣食住行,再加之喜怒哀乐各种际遇。而古往今来,这些名人志士,要经历的,不也就是这些吗?其实在他们的著述中,早已给出了答案,只要我们去翻阅,也定能破解生活中的难题。二是侧重“知新”。我们也可以通过回味历史,预见未来,以及去解决未来的问题,从而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常读常新,随着时代的推移,更多更新的内涵被阐释出来,指引人们当下的生活。

《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

文学创作需要才华,但什么是才华呢?

才华是源于一种反抗情绪,是向往另一种生活的人对现实的批评和拒绝,他们用他们的想象制造出另一个世界。什么又是反抗呢?作者说那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怀疑态度,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如果不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或怀疑,又怎么会坠入另一个想象世界。关于文学创作能力,作者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那是一种欲望,就像寄生在人身上的绦虫,它吸干你血液和营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卷八分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hj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