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那年那事(三)

那年那事(三)

作者: 春江水暖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8:19 被阅读0次

                      同 事 们

    那年那事(三)

                  王 怀 林(左)

      王怀林是我厂最早的电影放映员。我记得一开始是放 16毫米的小电影,每到放映时,他都会拉着电缆,接上电源、挂好幕布。就像电视剧《父母爱情》里演的那样,观众们拿着小板凳,早早地在生活区球场占好座位。那个年代电影院里放电影,正片之前,都要放一段“新闻简报”。王怀林把厂里一段时间的新闻、好人好事等用幻灯片打出来,我称之为鲁化的“新闻简报”。 

    那年那事(三)

         

                  16毫米小放映机   

                    摄影 徐  军     

    那个时代提倡一专多能,工作分工不分家。领导们很关心我们年轻人,经常鼓励我们多学些本领。陶永杰书记鼓励我学照相,孙兆堂主任鼓励我学画画;但我都未学成。我看到放电影人手不够,便想学放电影,亚北、姚平都会放电影。那时放电影已在厂礼堂,是35毫米的座机。我没有放映证,怕出故障,徐军和亚北鼓励说,没事,我们看着。亚北还手把手地教我挂片子。

    那年那事(三)

    (左起) 张光华  徐军 马志刚                   

    我们一边放一边看。越剧《红楼梦》那缠绵悱恻的唱段,《五朵金花》中迤逦的洱海风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当时一部片子要好几个单位同时放,徐军便驾驶着摩托车来回跑片。有次他们放朝鲜影片《卖花姑娘》,因为要和别的厂矿跑片,给下小夜班的职工放完二场时,天已亮了…

    我记得有一次在和陶永杰书记聊起晋剧《三关排宴》时,我们称赞杨家将世代忠良,战死沙场,剧中佘老太君的唱段激昂慷慨、令人荡气回肠时,陶书记还不无惋惜的说,要是京剧就更好了…

    那年那事(三)

                摄影 王 怀 林

    徐军和马志刚在工会最年轻,除了放电影,好多维修的活都是他们干,徐军还兼管着照相。   

    那年那事(三)

      张惠聪(右)摄影王怀林

    我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对生活也充满信心。张惠聪大姐那时也在工会,她是会计。她热爱文艺,是当年鲁化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演员。她组织带领我们搞时装表演。由于经费少,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制作演出服。那时工资低,工会的女同志都会点缝纫活,工作之余我们会买块布料,互相切磋、裁剪衣服、自己缝制。

    那年那事(三)

            时装表演作者(左二)

    那年那事(三)

    鲁保华(左三)摄影王怀林 

    我们也爱美。会聚在一起拍个照。张会计很认真,工作外的照片,她都让我们交钱。张会计带我们接触了更多的美好,王怀林和我的同事们,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鲁化前进的脚步,也留下了我们年轻的身影。

    那年那事(三)

                摄影 王 怀 林

    1987年,我接受了一个任务,写反映鲁化生产、生活,向上级领导汇报的电视专题片。此时厂里已成立了电视台,牛党军任台长。

    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在家写着文稿,该做饭了,在煎鸡蛋中,谁料那是个坏了的鸡蛋,一入锅便迸起油花,一小块飞溅的鸡蛋皮迸入我的右眼。我跑到水管旁,用清水冲了冲,也没当回事。但到了夜里,眼睛火烧火燎地疼痛起来。我想坏了,我明天还要上早班,此时广播室就我和保华两人。第二天我坚持上完早班,向领导请假去看眼,职工医院眼科说看不了,让我去滕县医院看。正值夏天,老王出差了,家里就我一人。亚北陪我到木石汽车站坐公共汽车去滕县看眼。医生说伤口离眼球很近,若再晚来会,你这眼可就危险了…

    回来后亚北怕我无法做饭,又买了几个包子给我送来。亚北,她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真诚的帮助了我。

    陈宝民处长来了,他是个极其敬业的人,他很着急,因为文稿还未写出来。我右眼裹着纱布,在“一目了然”的情况下,写完了电视专题《腾飞吧,金色的凤凰》第一稿。

    那年那事(三)

                  摄 影 王 怀 林

                 

               

    那年那事(三)一

    一年一度的大检修在鲁化是一场硬仗,一线工人忙,宣传口也忙。每年大修厂里都要成立大修指挥部,并成立大修宣传组。我们办公楼的各科室成员都在大修宣传组。大修宣传有广播、黑板报、拍照片和《大修简报》,后来成立了电视台,又有了电视报道。

    那年那事(三)

      作者刻钢板 摄影王怀林

    自1978年起,我便在大修宣传组刻钢板。那时打字室根本打不了那么多的文字,《大修简报》都是我们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出文稿,再用油印机印出来。我刻的是直纹,也就是所谓的“仿宋体”。夏尚斌会排版、插图,他刻斜纹,刻的又快又好。

    那年那事(三)

    张良军(女)夏尚斌(紫衣者)

    韩鹏武、杜厚宇写稿、审稿。其他成员有的登记稿件,有的校对文稿,有的油印简报。大家分工有序,配合默契。记得和我一起刻钢板的女同志还有张良军,她是教育科的。随着厂里的发展,后来的《大修简报》便是打印了。

    90年代初厂里分来了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舒燕便是这时候来的宣传处。以后又来了钱广礼、司品义、赵波、许芝玲。我们在一起的几年,工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工作之外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那年那事(三)

                舒燕(前排红衣者)

    韩鹏武的字写的很好,张光华除了写稿还拍照,照片拍得不错。舒燕耳濡目染,学会了广播,有时在广播室替班,是“编外广播员”。

    那时我和保华除了在广播室值班,还要到电视台播报“鲁化新闻”。

    那年那事(三)

                        摄影 徐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那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rl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