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薄伽丘《十日谈》(节选)导读

作者: 苏缘sharon | 来源:发表于2021-07-23 06:18 被阅读0次

    一、内容概括

    《十日谈》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故事的起因是1348年弗洛伦萨爆发了黑死病。为躲避瘟疫,七位青年女子与三位青年男子在一所教堂不期而遇,随后相邀来到一所美丽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他们散步、唱歌、跳舞、宴饮,生活十分惬意。后来,七女子一潘比妮亚建议计故事消遣时光,大家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选出一人来主持活动,督促、引导大家轮流讲故事。他们在别墅住了十多天,因为星期五和星期六是祈祷日,不讲故事,所以实际上讲了10天故事。每人每天讲1个故事,一共讲了100个故事。瘟疫过去后,他们离开了别墅,各自回家。这10天讲的故事,构成了《十日谈》的全部作品。本书节选的是《第四天故事一》。

    二、作者简介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杰出作家。他在佛洛伦萨度过童年时代,15岁时被父亲送到那不勒斯学习经商,后改学税收法律。在那不勒斯,薄伽丘开始文学创作。1340年,薄伽丘返回弗洛伦萨,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市民共和派与贵族复辟势力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共和派一边。1348年,佛洛伦萨爆发鼠疫,市民死亡过半。遭此天灾,薄伽丘认识到生命的弥足珍贵,开始了他的巨著《十日谈》的写作,历时5年完成。1349年薄伽丘与人文主义作家、学者彼特拉克结为知己,受其影响,他开始大力钻研古代作品,弘扬古代文化,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传播。薄伽丘晚年写有《但丁传》、《异教诸神谱系》等学术著作。

    三、故事结构

    《十日谈》这种故事中套故事,以一个故事总领其他许多故事的结构,叫框式结构。这种框式结构起源于东方民间文学,如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十日谈》的结构方式受到了东方文学的影响。《十日谈》中的故事来源多样,但都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具体而言,它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批判宗教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压迫和包办婚姻,大胆地揭露教会的腐败和欺骗,以及种种悖情逆理愚行固念,热情洋溢地歌颂爱情,赞美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美德,以及幸福在人间的思想。

    四、《第四天故事一》是一篇爱情悲剧故事。

    亲王唐克烈的女儿绮思梦达与侍从纪斯卡多真诚相爱,由于地位悬殊,为父亲所不容。唐克烈派人杀死纪斯卡多,将他的心脏送给绮思梦达,以图让女儿死心。悲痛的绮思梦达选择服毒自尽,为爱殉情。追悔莫及的唐克烈遵照女儿的遗嘱,将一对情人隆重地葬于一处。这篇作品中,绮思梦达与纪斯卡多是一对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的新人形象,他们勇于突破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打破门第观念,反抗封建暴虐,大胆追求自由爱情、个人幸福。尤其是绮思梦达提出了人与人天生平等,只有品德才能才是区分人的高低优劣的标准的新思想,并积极主动地追求爱情幸福。在私情败露以后,她不慌乱,不求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选择辩护。面对唐克烈的狠毒行动,她不妥协,不畏惧,以自杀殉情。她是一个思想先进、目光敏锐、性格刚烈的新时代优秀女性形象。

    五、艺术特色

    集中体现在绮思梦达的塑造上。小说的情节发展分为私恋、辩护、殉情三个阶段,以不同风格,从不同侧面,逐层走高地塑造了绮思梦达的形象。

    在私恋阶段,故事虽平铺直叙,但竹竿传信、密道幽会、帘后偷窥等情节设计,颇有传奇色彩,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同时表现出绮思梦达有主见,有眼光,机智聪慧的一面。

    在辩护阶段,绮思梦达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全面爆发,面临情、理、势三重力量的考验。她不惧父亲淫威,勇敢地为自己的正当爱情辩护,辩辞条理清晰,说话理直气壮,俨然是在宣读一篇人文主义爱情宣言书,在思想和道义上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殉情阶段,绮思梦达知道情人已死,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决定为纪斯卡多殉情。在此过程中,她表现出超常的冷静和果断。到绮思梦达手捧金杯,服毒自尽的时刻,情节发展到高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逐层推高,使这一形象臻于完善。

    六、文艺复兴运动。

    中世纪后期的14世纪至16世纪末,欧洲产生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崇尚理性,主张个性解放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 薄伽丘《十日谈》(节选)导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sj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