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52245/1c6a7e353944285c.jpg)
目标管理是使管理者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无论对于管理者或者个人而言,都可以通过SMART原则进行目标管理。
对管理者而言,目标管理不仅可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确保员工能根据目标高效的完成工作;同时为以后管理者实施员工绩效考核提供了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规范,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梳理、细化工作目标,根据目标一步步完成预定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目标管理的SAMRT原则,由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该原则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1.S--Specific,具体的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所谓具体,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要完成什么工作。
比如,我想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如果定得目标是“我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是这个目标太笼统,没有一个明确的实施方向、实施指导方针,没有方向就会感到迷茫,迷茫就会不知所措,结果就是光说不练,永远只喊口号,从不实践。
改进一下
我们可以先定一个小的目标,比如,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 第1次细化:我要提高管理能力
· 第2次细化:为了提高管理能力,我要读一读管理类的书
· 第3次细化:为了提高管理能力,我要读完彼得·德鲁克所有的管理学书籍
· 第4次细化:为了提高管理能力,我要每个月读一本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书籍,并和同事、家人、朋友分享读后感
目标清晰可辨,才有激情、有动力、有方向去实现它。
2.M--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目标的可衡量性,可以从数量、质量、时间、成本等方面进行测量。目标应该具有一组可以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目标达成的标准。
比如说,定的目标是“提高管理能力”。如何提高管理能力?如何确定我是否提高了管理能力?一个无法衡量的目标,便无法确定目标的完成进度,也无法提供考核的标准。
改进一下:
目标改成“我要每个月读一本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并和同事、家人、朋友分享读后感”。
完成以下两项工作才算完成了目标:
1.每个月读一本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
2.和同事、家人、朋友分享读后感
有了这样可量化的目标后,才能方便考核目标的完成进度。
3.A--Attainable,可完成的
目标必须是可以完成的。
订立的目标必须是可以完成的。定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毫无意义。比如,“我要在一个月内读完所有管理类的书籍”,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结果就是不但无法完成目标,还会增加挫败感,更影响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导致你放弃努力,自暴自弃。
改进一下:
目标可以改为:“我要每个月读一本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这样定义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目标,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完成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又给予你激情、希望、动力,推动着你去完成下一个目标,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才能达到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
4.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必须与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与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比如说,我目前急需提升职场能力,但定下的目标却是“我要努力学习唱歌”。不能说唱歌对职场毫无作用,至少年终聚会的时候可以一展歌喉,幸运点说不定还可以收获爱情,但是唱歌与要提升职场能力的目标关联并不大,即使唱歌练得再好,也无法明显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改进一下:
要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可以从提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选取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钻研。比如要提升管理能力,目标就可以定为“多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
要做事半功倍的事,不要做事倍功半的事。
5.T--Time-bound,截止日期
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比如说,我要在一个月内读完三本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一个月就是一个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就无法判断目标的完成进度,无法对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清晰地掌控,带来的结果就是定了目标,但是可能会无限延期。人都有惰性,不定下一个期限逼一逼自己,结果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目标的设置必须要有时间限制。根据目标的重要性、优先级、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合理的制定一个截止日期;定期检查目标的完成进度,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更改工作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