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无疑是一座慢城市。无论游走于古迹,还是街头漫步,抑或只是闲坐摆摆龙门阵。几天下来,都能让人感受到闲适惬意的慢生活。
杜甫草堂是诗圣动荡漂泊几近一生,于晚年贫病交加、流落于此地时,靠友人资助而建的一处草庐。茅舍虽简陋,但也正是在这里权且栖身的几年中,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之过往多反映不堪战乱、流离失所、忧国忧民的诗篇,这时候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相对轻松的日常生活,抒发了诗人略享田园野趣、怡情出世的情感。
不难想象,诗人在饱受流离之苦后,一下子寻得这么一处清净之所,安居于此,暂时脱离尘世之扰,自然会生出许多田园野趣。草堂落成之际的卜居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观其所傍田舍清江,柴门古道,自然也就不难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啦。至于惯常忧国忧民的诗人写出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则更将其难得一见的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
园中千诗碑一景为后世名家所书其作品而刻,也是蔚为壮观。据史记载,诗圣杜甫的作品在其生前并非名噪一时,直至身后才被广为传颂,所著诗篇极具史学价值,被盛誉为“诗史”。只可惜,一代诗圣在此仅仅安居几年,离开此地后便重蹈离乱,不久便贫病而终。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移步武侯祠,除了脑补战火纷飞、辅佐义事以外,更为一睹祠内碑刻名篇出师表。诸葛丞相的前出师表,历来被后人广为传颂。且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记得上学那会 “臣本布衣”一段要求会背诵默写,现在想起当年作为学生也曾备受折磨(不知现在是否还是如此)。这里暂且不提其“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盖世奇功以及此文所彰显的忠君爱国、鞠躬尽瘁的政治意义,单就其行文质朴流畅也足令后世膜拜。其中虽无华丽辞藻的修饰,但是通篇有叙事有比喻,而且言简意赅、逻辑缜密,尤其在情感表达上情真意切,令后人读来为之动容。
上图为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石刻拓碑其中一块,遗憾的是据网传曾遭国人陋习刻下“某某到此一游”,虽不知真假,但是从照片上仔细看来,某处确有被修饰加黑的痕迹,如是只能无语感慨啦。
游完古迹,接下来几天还可以徜徉一下省博,再次在厚重的历史中慢慢回味:
也可以漫步酒店街头或者在时尚的宽窄巷子坐一坐,喝杯茶,聊(bai)聊(long)天(men):
还可以雨中骑行于川大的校园,看看学校中的标志性建筑,不显局促的拍照应应景:
尤其必须的是绝不能忽略舌尖上的享受:
后面这些照片,自己看着都有些饿了。为了避免拉仇恨,就此搁笔。未完待续,期待下篇。。。。。。
原创图文,感谢关注。 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您阅读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