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这些话都在门厅里说着,随后仆人送上茶来。喝完茶,胡三公子起身请诸位到书房坐。
四位走进书房,看到席间已经先坐着两个人,小说原文是:“方巾白须,大模大样,见四位进来,慢慢立起身”。这场景似曾相识啊,当年山东汶上县薛家集的观音庵里,村民请私塾先生周进吃饭,又请新晋秀才梅玖作陪,那天周进进了堂屋,“梅玖方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记住了,有身份的人都得慢慢立起身,快了容易闪着腰。
严贡生倒是认得书房里那两人,便上前打招呼:卫先生、随先生都在啊,那我们“公揖”。“公揖”的意思就是向众人一起作揖。这一回书里,到处都是作揖,毕竟都是文化人。作完揖,照例请大家落座,那有身份的卫先生、随先生也不谦让,仍旧坐了上席。这时仆人来禀报胡三公子说又有客人到了,于是三公子退场,留下一班名士聊天。
那就聊吧。先是景兰江请教二位先生“贵乡”。小说里,严贡生代答道:“这位是建德卫体善先生,乃建德乡榜;此位是石门随岑庵先生,是老明经。二位先生是浙江二十年的老选家,选的文章,衣被海内的。”
建德、石门都是浙江的地名。乡榜是指乡试中式者,也就是举人,确实是有身份的人。想必有读者还记得小说第一回出场的第一个举人姓王如惠,见到童生周进时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
明经与进士一样,均为古代科举考公的科目之一。明经即“明习经书”,分为帖经和墨义。所谓帖经,相当于从经书中任取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做完形填空。所谓墨义,是对经文字句作简单笔试,相当于默写。这个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不像进士需要写作文,那个比较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谓。
但是注意了,明经这个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到了明朝,已经没这个考公渠道。这里随岑庵是个老明经,意思是他熟悉经书,但其实并不像卫体善一样考上了举人。说白了,他很可能只是如匡超人一样是个秀才。后面说了,“二十年的老选家”,跟马二先生一样是专门选文的,无非年龄更大、名气更响。
听了严贡生的介绍,景兰江“着实打躬,道其仰慕之意”。又来了,“着实”二字,你细品,你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