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箫声红弦
1
我在30岁来临之前的一年里,开始无比的焦虑、迷茫、甚至不知所措。很多人都说30岁是个分界线,社会上很多舆论也为30岁贴上了很多标签,似乎让30岁这个数字等同于"事业有成","某领域有一定影响力人物","财务自由"等。甚至当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惊人的成长速度: "某名校海归毕业,世界百强公司的员工","某创业公司获得天使融资的CEO","某大IP知识领域的核心人物"等。让我这枚只拥有一个标签"工作六年多"的85后,顿时被湮没在焦虑,对未来丧失希望的大海里。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陷入极度知识恐慌的思维里。不断地刷知名公众号的文章,看见哪个平台推荐的线上课程让我心动,宁可不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也要报名参加。从商学到心理学,从文案写作技巧到服装色彩搭配。尤其看见"短期速成"的字样,更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力求想在30岁到来时,全方面进行提高自己。可想而知,在毫无规划,想短段时间内一口吃成胖子的情况下,很快我被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更加焦虑。很多课程由于长时间没有精力去学,甚至都忘记在哪个平台报过名。反思自己好像很充实,却发现其实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然后认为自己这一生确实已经无望了。抑郁的情绪便不知不觉地弥漫开来。
2
让我从抑郁的情绪里慢慢地走出来,主要的原因是有次去医院里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当我无意中从拥挤的急诊室穿过,看着两侧因为没有排到病房号暂时被安放在急诊室里的病人们,他们中有的年轻,有的年迈,却都因为各自不同的病症导致面部痛苦的狰狞。对于当下的他们,在和疾病作斗争的他们,年龄却不再是个分界线,无论老少,都只是个数字而已,各形各色的人们在这里也都褪去各种外在的标签。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年龄大或是个人能力低而自动选择放弃生命,希望便是他们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当我从医院里走出来的那一刻,发现在30岁到来之际,却选择放弃自己的思想变得非常可笑。看过一篇文章:
每个人从零开始到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大约七年的时间。如果我们能活到88岁,在11岁之后,将有11次机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那么,如今我已满30岁,除去60-88岁精力不够用的年龄段,我将有4次黄金机会成为某领域的专家。所以30岁的人生并不是戛然而止。
3
无论当下你多大,不管你之前的人生如何度过的,“现在”都是开启你更好人生的最佳时刻。
1. 首先,认真规划好未来五年想实现的目标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聊到时间管理问题上,她举了一个特别形象的例子,胜过我看过的所有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
“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里强制去做一件事情,比如当你掉进河里的那个瞬间,你还有时间思考别的事情吗?”
这个例子也让我在未来人生规划方面思考了很久。如果当我掉进河里的那个瞬间,我最想完成哪些未实现的梦想?我突然发现,自己之前一直羡慕的那些高大上的人生标签瞬间在我心中变得黯淡失色。以往,我们总说要坚持着理性地去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现在想想我们以为是倾听了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可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很多的思考其实都是基于这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参考了别人的目标,把看着外表光鲜、简历镀金的履历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所以,试想下当我们正掉进河里的时候,我们心里最想实现的梦想,才是不掺杂任何的外界因素,遵从本心地渴望。这样,拥有一个清晰中长期的目标,可以让我们有足够地动力坚持下去,更不会被其他人的成就而扰乱的迷茫与焦虑。
2.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脱离任何平台下,打造个人IP,自带变现流量
1)如何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不同特质,有的人天生活泼开朗、社交能力游刃有余;有的人则天生安静内敛、踏实稳重心思细腻。有的人擅长理性思维喜欢分析或是钻研理科方面的领域;有的人则擅长感性情怀喜欢抒情或是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往大里分析,巴菲特,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但是如果让扎克伯格去股市里钻研,乔布斯去研究社交平台,巴菲特去手机领域里打拼。
我想,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与自律努力,会在相应的行业里成为优秀的人物。但是,并不会成为行业里领军人士。因为人们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才可以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如果非逼着自己去不擅长的领域与别人的优势进行比拼,总是会散发出很怪异的特质。
所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结合着自身的优势去深挖掘,再配带着拥有同样有着类似优势的人缺乏的其他能力。
2)如何在脱离任何平台下,打造个人IP,自带变现流量呢?
人工智能AI时代即将的到来让很多人开始变得焦虑不安与恐慌。很多认为一直很重要的岗位瞬间变得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人工智能的到来,正是人工智能时代逼着我们去思考什么能力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是脱离任何公司为你提供的平台,掀去所有外在标签后你的特有的核心的能力。打造个人IP,自带变现流量,其实说白了就是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不要成为复制粘贴的人工工具。而是要把你的创新思维,你的创造力通过一次次项目或是作品以个人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与积累出来。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30岁或是多于30岁的人生还是普普通通的话,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定律:
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发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比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发……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答案是错的,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