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真自由课程终于开始啦~~~第一次的课程主题是关于推迟满足感,我首先就想到了著名的吃糖实验,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关于小孩推迟满足感,就会有更多糖吃的实验。
推迟满足感是什么?是6秒的距离,是让理性自我回归的过程。讲到推迟满足感,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会跟我说很多很多的实例,我也经历过一些,但是在这里,我想谈谈“懂事”这件事。
曾经,父母教育小孩,最常用的手段是“奖励”,你完成作业,我给你奖励。小孩为了获得奖励,推迟了满足感。有的小孩发展成了纯粹的利益交换,而有的小孩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乐趣,进入心流模式,不再需要物质利益的驱使。
并不是所有的“奖励”过程都那么顺利,中途也会发生“意外”。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小孩A想去游乐场玩,父母说要完成作业,A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了。期间,小孩的亲戚来访,同龄小孩B听说可以去游乐场玩,嚷嚷要去,马上要去。父母曾尝试使用同样要求,但是未生效。在无奈之下,答应了B。A受到了万点伤害,默默哭泣,父母觉得内疚,答应A一起去游乐场。
故事是这么个故事,生活中随处可见。A是那个懂事的孩子,B是那个会哭、会闹、会吵着要糖吃的孩子。
相信有几句话,大家一定听过“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欺负老实人”“懂点事”。
回归到吃糖实验,那些推迟满足感的,更多的是A啊,遵守规则的、懂事的A。是因为A更多地承受和调剂了心理的不平衡,所以A更容易成就伟大吗?
恐慌区真的是恐慌区吗?
在课程中,提到了三区:舒适区/停滞区、学习区/成长区、恐慌区/升级区。
我很好奇,恐慌区和升级区明明就是两个方向啊,排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恐慌区可以转换成升级区的意思吗?好奇宝宝驱使我去网上做了下扩展学习,结果惊喜地发现了永澄老大的文章,如下引用了文章内容:
恐慌区要不要进入?
心理学上有三个区的说法: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我也经常会讲离开舒适区、活在学习区之类的话题。那么,恐慌区到底要不要进入呢?我问过一部分朋友,他们的反馈基本都是:不要进入恐慌区。但是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一直认为:必须基于自己的阶段定位来选择策略,如果一味地就是说可以或者不可以,必然丧失灵活性!恐慌区是要进入的,尤其是在能力升级的过程。
这是什么概念?升级?能力升级?还有能力的什么呢?能力变化大约有四种状态:有下降、保持不变、平面中的优化和加强、高度中的升级,前两种通常因为常年待在心理舒适区而产生的结果,第三种状态就是活在学习区的状态,而想实现升级,必须进入恐慌区!这就是我所讲的慢方法实现快成长的结果,也就是职场中经常听到上级领导说:“给你压担子,是为了让你更快的提升”的原因。这一次我的思维能力的升级,其实是就是生活在恐慌区的结果:承载着巨大的焦虑感、压力、无助感,但是还是要跟团队每个人交流,帮助大家梳理目标,在这个恐慌的过程中,我才实现了提升。所以,恐慌区要不要进入,关键在于你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我建议能力提升者换换词汇,把恐慌区改成能力升级区,降低感性的冲击,可能更容易实现能力升级吧。
看完这段文字,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恐慌区和升级区是并列的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状态,比如像我今年两次进入到了恐慌区/升级区 ,第一次是同事的工作交接、工作量暴增;另一次是临时接到工作项目,压力倍增。当时两次进入恐慌区/升级区都是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状态。其实进不进恐慌区/升级区,但是这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就像可以把恐慌区的问题降低标准,调剂为成长区问题,也可以把成长区的问题提高标准,进入升级区。“恐慌区要不要进入,关键在于你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在个人成长领域里,永澄老大一直挂在嘴上的“慢慢来,持续做”,听着像是要在成长区持续成长的样子,但是老大一句“这就是我所讲的慢方法实现快成长的结果”,这妥妥是要带我们去升级区升级打怪换装备啊。回过头来想一想,在成长区还是升级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跟着老大升级打怪换装备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想到我们小队的口号“每天进步一点点”,可以跟老大的话做个完美衔接:慢慢来,持续做,每天进步一点点!~充电是每时每刻的事,你的电池在哪一格?(这是为什么我选了这张图开篇)。
顺便提一句,你怎么能确定舒适区一定舒适呢?尤其在这个科技改变人生的高速发展时代,危机感啊危机感~~~
今天掉过的坑,就是明天的护城河
让你与众不同的关键阶段:
问题--->未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价值积累--->我的成长
组内讨论,让我对“让你与众不同的关键阶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诚如永澄老师说的,A阶段和B阶级的最大区别在于问题是否解决了。
经过小组一讨论,清晰、简洁地懂了A和B的差异。如果没解决并多次尝试去解决,那就是A阶段+多次B阶段;如果一次解决了,那就是A+B的联合阶段。无论是A还是B,主体都应该是我。我联想到了之前的工作经验,一直感觉收获很少。很多时候,卡在了B,之后通过直接交给领导去处理解决了问题。
这样看来,我前两年在成长和问题处理上的经验积累得很慢,确实是有原因的,并且形成了一有问题就找领导的触发器。时隔那么久的顿悟,有点震惊、有点遗憾、十分庆幸、万分感激!
短期自律提升表
真自由1--6秒的距离 真自由1--6秒的距离另附提及三区的永澄老大博文:用抓手思维重新进行自我升级 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7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