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源流
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关公当年赤面骑赤马,青龙偃月刀所向披靡的神勇,以及挑灯夜读《春秋》的好学情怀,忠心忠诚忠义的气慨,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内涵。近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无不崇拜。佛道两教更是争相揽关帝为护祐神,尊关公为武圣人,立武庙。“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由此可知,关帝影响之深远。
古皖大地曾是三国古战场,曹刘孙三家残酷争夺留下许多传说,老百姓凭借传神的故事,心中立有关公,遇关公顶礼膜拜,崇关公为神,甚至于超过三尊大佛。
槎水关帝庙遗存及传说
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明清几百年,潜山境内供奉关帝神座的庙宇,规模不等比比皆是。这之中,尤以水吼岭和槎水坂两处的关帝庙,因其规模建置和庙会影响至为深远。
槎水坂因九龙相汇,至古良冲两山对峙,河床弯环如“几”字。乾隆初期,当地储、范、仰、徐等姓,择“几”字河堤半圆处创建关帝庙,历经扩建,至民国初年,庙产有八担种,沿河堤砌有院墙,关帝庙建筑三重大殿,殿前有200㎡的万年台,万年台彩棚高悬,供每年庙会唱大戏使用。据当地人回忆,1949年以前,有俗家卫姓僧人维持庙产管理,僧人圆寂葬现桥头山嘴处有墓无塔。
1953年关帝庙上首连界处建有小学,1966年庙内关公座像被毁,1973年万年台被拆,余基改为旱地,三重大殿砖瓦木料一并拆迁它处改建槎水小学。随后庙基划为九头庙生产队社员做自留地。
1997年有释惟中徐师太,苦口婆心与人商量,在原庙后进大殿处的菜地结茅屋一间,屋内仅能供关公神像以及地铺、架有一口耳子锅的泥巴灶。一次外出期间,耳子锅还被人砸个洞,她只得扯出棉花堵塞漏洞,渡过几个月光景。因她苦行感动周边,在当地贤士支持下,经三度改建,才具有现今二重大殿规模。释惟中2019年7月圆寂,临危之际把关帝庙及大吴寺托付释登慧住持,现释圆觉长住关帝庙。
热闹非凡的槎水关帝庙庙会
据《安庆佛教》《潜山县志》《潜山佛教史话》史料及当地长者讲述,槎水关帝庙农历五月十三日前后的庙会会戏吸引半个潜山县的老百姓驻足观看。
每年五月初十,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做会时,庙里做道场,万年台上唱戏、舞灯,远路信奉者如期赶来进香,很多肩挑小贩前来赶市,当值首事提前划出摊位,作好标识。关帝庙以及油坊街的百姓家各家亲朋好友借机前来看会看戏。
从现存的《近聖礄碑》镌刻文字可以知道,槎水关帝庙庙会由七班轮值,由此可见其规模浩大。
据储氏一位后裔讲述,有一年是他的高祖父当首事,五月端午还撵到江南老徽州聘请我潜山县老戏班子,因班主收了当地唱戏定金,庙会时很难赶回,他高祖父好说歹说不行,万般无奈之下,抽出戏担上青龙偃月刀,誓与班主同归于尽,逼迫之下,戏班十几人于初十夜演完上半夜戏,下半夜接着偷偷地跑回江北,十二日早晨赶到关帝庙,第二天正常登台唱大戏。
数几百年盛事,烟云滚滚,皆随风漂荡不回。而今香车宝马穿梭,九龙桥头气势虹,武岳高速横空,只剩下传说,只闻暮鼓晨钟。
附槎水关帝庙对联:
榴火煮兰汤,洗出赤面三分,如见英雄真色相;
蒲觞斟艾酒,醉犹丹心一片,不忘蜀室好山河。
附槎水关帝庙万年台戏台对联:
玉振金声,吐出麟经一部;
山鸣谷应,传来嵩岳三呼。
以上二联摘自《潜山佛教史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