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星期四,晴

红色歌谣
“四月里,大麦黄,红军到了杨泗坊,张承烈当团长,……”
“五月里,是端阳,红军到了杨泗坊,大小米麦吃干净,百爪什子一扫光,刘良栋叶小黄,正管红军是霸王,……”
“崔树龙(县长)不是好百姓,他把弹药往里运,明保国民党暗通农民军,有钱的人吃他亏,无聊的人就上他的当,……”
“米买一块八,那里捉到那里杀,米买八吊钱,大家好过年,……三十晚上打大雷落下雪,后来的事情不晓得。”
这首长歌千字有余,自正月里至腊月里,结合杨泗坊当时的生活环境,及以张承烈为团长的杨泗坊红军起事前前后后发生故事,有序推进。
事情发生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O年间,描述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另一支红军队伍的诞生、发展;四月里、五月里以及后段点出的主要人物,是上个世纪杨泗坊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先驱,是杨泗坊的精英。
上面千余字歌谣,在解放前是一首“反动的歌谣”,因之只能在民间暗暗地生根发芽。
解放后,这首著名歌谣在源潭铺周边正月闹花灯时,著名“打彩”专家陈相南,以“打彩”的方式附着黄梅曲调进行宣传演唱,一唱十几年。
我经多方打听,现已找不出完整的歌词了,以上摘录,仅是挂一漏万,甚是可惜。
红色导火索
一九 二九年,潜山遭受蝗虫和干旱,粮食歉收,民国县政府和土豪乘机抬价,农民无以为生,缺吃少穿的农民纷纷起来反抗。
以王效亭为首的共产党人,组织“摸瓜队”惩处一些地方首恶,为革命武装筹粮筹枪做积极准备。
三十晚上,潜山县自卫队二十人进山搜捕农会积极分子,这就像一根导火索,激起了民愤。
正月初四起,一些农会成员扮成拜年客,手提糖果糕点,藏携刀枪剑弹,纷纷涌向清水寨。王效亭初六到达清水寨,组织了著名的清水寨暴动。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随即将农民武装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王效亭被推选为师长,四月转战霍山,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
《源潭区志》卷首概述中载:一九三O年,杨泗坊的张承烈、刘良栋、叶小黄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名震一时。
《源潭区志》大事记:民国十九年(一九三O年)五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师长王效亭,率领部下到槎水、龙关、杨泗坊、长冲一带,发展组织。杨泗坊的张成烈、刘良栋、叶小黄等参加了红军,张承烈任团长。六月至八月,驻青草塥国民党军连长孙某策动兴六、兴七、兴八绅董,组织“大练”,携带土枪、刀矛、羊叉站岗放哨,孙某带“大练”上千人,从下浒山、鲁家坦、榆树岭三路进山“清剿”红军。红军战士顽强抵抗,一直坚持到八月底撤走。
红色根据地
以张承烈为团长的红军游击队,即是王效亭所领导的队伍一个区片组织,同年正月也参与了清水寨暴动。
当王效亭率部开赴霍山,张承烈组织的队伍仍坚守在本地杨泗坊深山。这支队伍纵横穿插于西到谢河白寨,南至陈家大山(长春水库后山)、鲁坦河一带,西北至昆仑寨,东北至下浒山两乡十里(里指当时小的行政单位)南北三十余里、东西十五里的长方形山区范围内。
相传,这支队伍曾在大吴寺沟边上的老虎洞里驻扎过。游击作战条件非常艰苦,武器自己搞,粮食又不能骚扰老百姓,只能找大户,说透了,土地革命很大程度上是,有得吃与没得吃的斗争。
张承烈担任游击队团长,手下得力干将如叶藻明、刘良栋,著名炮手陈釆藻、徐际红等等,皆是杨泗坊周边的农会骨干分子,这支队伍有三十多人,梭标十支,土枪二杆,檀树巨型土炮一门,洋叉、斧头、大片刀等武器。
这期间,杨泗坊人外出到源潭铺,人们纷纷指点着说是土匪窝里土匪外来了,一时闹得人心惶惶,白色恐怖笼罩着杨泗坊的山山嶺嶺。
榆树岭战斗与打屋抄家
一九三O年七月,国民党军孙某连长率300余人的“民练”,驻扎在龙关至皂河之间储花屋。孙某企图抄剿张承烈这支队伍后路,有人早报告了消息,张承烈带领本部人埋伏在榆树岭,当孙某队伍一露头,徐际红和陈釆藻等架起黄檀大土炮,点燃引信,轰隆一声巨响,炮籽打开一斗种的面积,离孙某队伍只有一丈之隔,孙连长及士兵几百人,吓得屁滚尿流,各自庆幸捡上一条性命,就不顾命地逃回,张新民的队伍乘胜追击,缴获二支钢枪,五十发子弹。
这次战斗大土炮发了威,也大大地鼓舞了红军游击队的士气,很大程度上声援了红军三十四师,激发了红军战士的斗志。
张承烈这支队伍的主要武器就是檀树土炮,我的曾祖父陈采藻说过,土炮是合抱粗的黄檀树,中间挖空,外面裹着铁皮,火药发送一次可灌二斗五升炮籽,炮籽是瓜子大小的生铁蛋,有效射程一华里。
一九三O年八月,国民党发动地方反动武装民练于源潭铺又一次集结,疯狂地进行第二次反扑清剿,这次路线是自鲁家坦逆河而上。
这一次民国政府纠起民练由江某人领头的二百余人,进行突然袭击,分别打到张承烈、叶藻明、刘良栋、陈采藻、徐际红等人家,又是烧房子,又是捉人,附带着能吃能用的粮食家俱一扫而光,也不顾他们的妻子儿女,还遍发通辑令,要捉拿这几位红匪头目。在这次反扑中,徐际红被捉,并押解安庆。其余人被迫解散,并亡命于皖南等地。自此,杨泗坊红军闹革命战斗结束了。
据说,这门黄檀土炮最后丢弃于杨泗坊背后程家,也即现今杨泗村党群活动中心房子背后那棵白果树脚下。
英雄志
张承烈
张承烈字新民,系一渡河人(1901一1962年)省立甲种农校毕业生,民国十九年参加共产党,由岳西天堂王效亭(一名小挺)领导,组织红军游击队,自任团长,在今杨泗坊闹革命。
当民练清剿杨泗坊后,张承烈解散了队伍,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一位储姓亲戚国民党某炮兵团长麾下,担任书记员。
因一次酒后胡话而泄出他领导队伍,在榆树岭怎么英勇打仗,被上峰追查而又逃离炮兵营。
国共二次合作期间,担任过国民党乡长职务,后遂回乡授徒教学,是张维成老先生的叔祖父和启蒙老师。
张承烈在土改中被划为地主,晚景凄凉忧郁而终,是非曲直,无人评说。
附引《张恨吾诗文稿》第31页。张维成老先生追悼新民叔祖父七律一首:
四月薰风大麦黄,
燎原星火起家乡。
凌霄剑气冲牛斗,
彻夜箫声恫帝王。
百战功劳亏建树,
一朝败绩有余殃,
可怜恩怨无人识,
写到春秋泪两行。
叶藻明及储氏
叶华德字藻明,排行老小(兄弟五人)号小黄,人送外号叶神仙。系杨泗坊叶湾人(1892一一1964年),读过私塾蒙馆、经馆,参与开考,小楷端方,能写会算,据说是王效亭这支队伍的有名的“军师”。
其长孙叶绿林告诉我:祖父薄领功名,县长不当,偏去遭罪,卜卦、测字、算命、地师、做道士,专给人家治肿毒、叫魂、杀猪等等百家通,可惜了读了许多书,荒废于草莽间,一条命是奶奶命换下来的。又听父亲说,他从事的那些封资修事情,再要活两年,到了文化大革命,肯定又会重新受罪。
叶储氏
叶藻明夫人储氏,(1894一1930年)娘家在原西山长塘。
一九三O年农历八月初十的早晨,源潭民练百十号人,突然围住叶藻明房子,叶藻明来不及外逃,贴在碗柜背壁,躲过一劫。
但几个民练打手,抓了叶藻明妻子储氏,逼问储氏的丈夫在那里,坚强的储氏回答的是一百个不知道。
残酷的打手把储氏四肢绑上扁担上了踩杠,用脚压扁担每加一次力,拷问一次,储氏咬着牙忍受疼楚,可怜最后储氏被踩杠压断肋骨,大便也挤压出来了,直至最后一口气,储氏也没说出丈夫在什么地方。
储氏死时,小儿子叶树枝才两岁,储氏只身赴死,留全丈夫,保全革命队伍的大无畏精神,是杨泗坊近代革命史上一座丰碑!
至今,叶湾叶氏后人代代相传,仍念念不忘叶储氏的坚贞不屈。
刘良栋
刘方楠字良栋,系杨泗谢沟人(1881一一1952年),读过一年私塾,特别聪明,出口成章,能诗会对对子,会写会算,最善于给人执笔写契约合同,我于三十多年前,在老家楼上纸笔箱子里,曾见识过他的很多执笔画押文书,实为地方名流,地方上人送外号“纸笔先生”。刘良栋是王效亭这支红军队伍的文书兼智囊。
一九三O年八月,“大练”包围谢沟阴边的刘良栋家时,凑巧夫妻二人不在家,没抓到人,“大练”点了一把火把茅草屋烧了。
事后刘良栋只身逃到祁门县做苦力四年。后返家乡与胞兄暂住陈家水口西头三年,再搬至谢沟,留下二女,胞侄胜德入继为嗣,临老精神失常,病逝于一九五二年正月十一日,葬高刘老屋下首龟形乾巽向。刘良栋实为近代杨泗坊刘氏人杰。
徐际红
徐际红字雁江,系土桥人(1895一一1961年),不识字,虎背熊腰有蛮力,红军游击队主要武器,檀树土炮重300以上,他与陈采藻一人一肩,调换肩扛着,队伍上人送外号“神牛”。过去路面窄且高低不平,这门土炮别人俩人抬都抬不动,可想而知二人有多大神力。
一九三O年八月被“大练”所抓,收押于省城安庆, 他的房子同时被烧,后来胞兄花钱托人将其保释回家,遂于杨泗坊白果树安家,以杀猪兼做烟匠手艺谋生。一九五八年病逝,一九六一年葬于老岭头三十里铺。
陈釆藻
陈从真字采藻,系杨泗坊鹅拱凸人,我的曾祖父。(1892一一1937年),不识字,有蛮力,与徐际红结为异姓兄弟,300多斤重的土炮和徐际红调换扛,队伍上人送外号“陈大个子”。
据曾祖母(丁氏1980年91岁病逝)及祖父讲述,一九三O年新屋场房子烧掉一半,“大练”把半袋米抢去,驮走大梯子和水车。家中无处可躲,曾祖父逃到祁门深山给人烧炭,一九三五年,祖父去祁门找到,硬拽回家。
祖父说,曾祖父挑碳一担二三百斤,扁担上搭个插袋,袋里装着饼柿,每歇个伙,用大柱衬着扁担,就掏出袋中柿柿吃,他不知柿柿性子过凉,因之患病在身,回家三年后病逝。
相传,曾祖父神力,在张家塘后山上,砍松树枝桠,连砍、梱和挑,一天四十八担柴下山并且上柴堆;现在杨泗进山公路,所见第一块田,他连砌坝和夯田面子,日里不够月光里凑,只用四十八个工,开挖半亩面积山田。因他勤劳,砍树锯椽子卖换得些田产,乃至土改,我家划为下中农,别的没大碍,直到一九七四年我升初中没有份。
全国解放后,当年的战友找到杨泗坊寻问“陈大个子”,我的曾祖母拒不承认有此人,皆是因为当年民练打屋抄家搞怕了,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以上杨泗坊红军闹革命,真真实实地发生过,八十八年过去了,《源潭区志》略表几十个字,再者张维成在《恨吾诗人稿》里呈现其叔祖张新民纪念文字。
以上很不全面的红军歌谣,也越传越稀落了。很少有人知道源潭镇杨泗坊还曾有过红军闹革命的红色历史,因而执笔而传之。
网友评论
老师何不来个小说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