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舞弊案中的是是非非

作者: 暖水瓶的屋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04:58 被阅读0次

最近频频爆出各种与考试有关的舞弊丑闻。

2020年5月22日,仝卓在直播中自曝曾为考心仪大学将往届生身份修改成应届生,该言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经过教育局调查,仝卓所说的属实,他被撤销学籍学历。除此之外,继父被停职,帮助他造假的人们也通通受到了惩罚。

最近这几天最热的事情,就是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了:陈春秀被人冒名顶替。在当地村干部组织的一次双方会面上,陈某某亲戚、当地街道办人员解释称:陈春秀的学籍是陈某某父亲花2000元从中介处购买而来,顶替者陈双双也被暂停街道办工作。

另一个上了热搜的新闻就是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2016级学生陈玉钰保研造假被保送至中科大事件受到普遍关注。后西南交大以成绩造假取消陈玉钰的推免资格。西南交大6月19日再通报该事件进展,包括陈玉钰父亲陈帆在内的多名相关责任人受处分。

这一个个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看似无关,但实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孩子的父亲,母亲,在作假、作弊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动用了很多的私人关系,权利,资源,使自己的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去学习。

他们表面上是在帮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陈春秀事件中的顶替者陈双双被停职,还可能将面临牢狱之灾和赔款;仝卓则告别娱乐圈,再见亦无期;陈玉钰已被取消保研资格,男友也与其分手。而这些事件中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也是受到了处罚,颜面丢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从为你好到替你好,甚至不惜通过作弊、犯法的方式来掌控孩子的未来。我不知道这些事情中的孩子是怎么想的,可能已经习惯了被父母牵着线的木偶生活了,抑或早已经离不开父母的特权保护了……

这些新闻事件,其实不是个案。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家长。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许多普通家长经常一边吐槽抱怨,一边代劳娃的手工作业,甚至偷偷上淘宝买一个交差时,父母包办型的爱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育儿行为中了。

再到孩子大一点,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甚至亲力亲为,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曾有高校教师吐槽身边同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还送去参赛拿奖。

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要脚踏实地,可遇到孩子的前程就完全忘记了做人的本分。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教育不要超前,更不能为了追求高大上而忽视了教育的初衷

现在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我们不少幼儿园都留给学生们许多手工作业,但这些作业更像是留给家长的,许多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不禁令人怀疑起教育的初衷。

到了小学后,各种科技小制作和手抄报,也远远超出孩子能完成的能力水平。

以前有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是喜欢做手工的。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就算是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会尽力去做,他们更愿意独立完成,但是在面对手工作业时,低年级的孩子即便想要独立完成,也总会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遇到力所不能及的情况。比如不知如何寻找所需材料、力气太小剪不动硬纸板等等。

这时候家长们有的为了孩子完成任务,有的为了让孩子在同学中更有自信,有的为了帮孩子收获老师的好感,甚至有的只是出于面子问题而使得家长们从原本的“配合”转变为“替办”。

久而久之,孩子习惯完成不了的任务交给家长去办,家长也愿意替孩子大包大揽。

所以要转变包办型教育,学校布置的任务就应该是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不能超前;学校更不能为了面子工程,明示或者暗示家长包办孩子的各类任务。

      二、父母学会尽早放手,懂得理性爱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是独立于我们成年人的一类人,他们将来也要如我们一样,经历一些不同于我们的经历而长大,父母爱子但不要溺爱,不过多干涉和包办孩子的各项举动,他们需要学会独立。

很多家庭中,我们家长都在“践行”着这样的关爱方式:能抱着绝对不让孩子躺着,能坐着绝不让孩子走路,孩子摔倒立马扶起来不忘将无辜的地面骂一通,甚至未出生,已经为孩子规划好了前途。

在某个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方网站里,从获奖名单和线上展厅来看,有几点难以置信的地方:一是中学组以上的项目水平都已达到硕士乃至博士水平;二是大城市学生获奖人数最多;三是一等奖项目的展示里面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比比皆是,这些设备的申请都是很难的,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学生自己做的了。

曾经有一位985高校的博士说,他曾撞见过不少孩子在父母实验室里摆pose录视频的场景,从选题、发明到写论文,课题选得比研究生论文还难。“我感到深深的恐惧,我们这种985硕博士,辛辛苦苦给领导孩子写课外实践报告,而他们的子女,就拿着这些一点没有自己付出的报告参加各种评奖。”

如果说父母这种利用“枪手”来帮孩子的方式是爱孩子,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智的爱子方式,父母实质是在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关心去帮助孩子,实则将孩子带入了更深的旋涡,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要早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理性的角度来选择什么行为是真的为孩子好。

三、社会营造公开公平教育的氛围,杜绝教育腐败

近几年各种特长招生、自主招生中的“隐形加分”问题经常被曝光。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可以说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各类“隐形加分”现象仍难杜绝,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的保送名额等方面发挥作用。

清除招生乱象,厘清并规范教育机构的招生权是关键。一方面,对于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督实查,敲警钟、动真格、出重拳;另一方面,也要为教育机构招生行为打好制度补丁,形成更加清晰的招生边界,进而在规则框架内办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界人士也认为,每一次改革,都有助于打破原本的灰色空间,给教育公平创造新的机会,但也总会产生新“空子”与新“门路”。

约束隐形权力,杜绝教育腐败问题,仍然任重道远,既需要升学考试相关部门的他律,也离不开学生及家长的自律。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但如何做人永远最重要的一条。我们家长想为孩子铺一条康庄大道没有错,但如果通过“见不得光”的方式来给孩子镀金、评奖则是适得其反。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做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的人,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舞弊案中的是是非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sh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