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宝宝的我们,似乎还沉浸在六一儿童节的愉悦中,久久不能自拔。转眼间,又迎来了紧张而沉重的高考。高考期间,各种段子、鸡汤、干货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
有些人靠一天一碗鸡汤度过漫长而痛苦的备考时期;有些人靠一天一个段子,愉悦他人、舒缓自己;有些人靠跑步等运动,强身健体、重获能量。高考这天,面对铺天盖地的鸡汤文,我突然在想,到底什么师鸡汤呢? 是自己煮的味道比较好还是别人熬得更入味?
从之前的鸡汤文受到热捧,到渐渐冷淡,到后来的被人鄙夷,在我看来,其实很多人在抨击鸡汤的时候,只是盲目从众,根本没懂何谓鸡汤。个人认为,鸡汤没有确定的定义,一切你认为空泛,虚无的理论文章都可以称之鸡汤,而凡是对自己有所启发,有实际意义,或对自己成长有所帮助的都是干货而非鸡汤。
最近朋友之间聊天总是互相调侃,“做人能不能少点套路和鸡汤,多点真诚”。而外号“鸡汤一姐”的我还是喜欢看些“心灵鸡汤”类的书。最近重温的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这样一本可鸡汤可干货的书。
深处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活得小心而压抑,神经变得紧张而敏感。就如同书中第一部分的主人公若菱,面对丈夫的背叛,事业的动荡,她曾经自卑、抱怨、痛苦、愤恨,但最终在老人以及其他人的帮助下,慢慢认识自己,敞开心扉,并学会去帮助别人。
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鸡汤太多,多喝无益,但在我看来,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对于此书,我的整体评价是正面的,书中的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能否融会贯通,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感悟。
的确,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我们身边的人或事.....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活在自己想象或信任的安全区里。当有外人闯进我们的舒适区,例如提出违背我们价值观的论据,做出我们觉得不合理或无法接受的事情,我们都会本能地排斥甚至厌恶。于是,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他人,自认为客观公正,但很可能是愚昧无知。
人,作为群居动物,太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以寻求自身的满足感,增强安全感,仿佛只有这样,自己可以活得比较开心、真实。我一直都坚信,每个人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厌恶什么的,只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太容易被别人所影响,被舆论所绑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足以抵抗外界的流言蜚语,保护内心的一亩三分地。但最终有太多人都选择臣服,追随大流,避免质疑。
以前一直觉得臣服是个贬义词,但张德芬的书中写道,“学会臣服,第一个方面的臣服就是接受事实,第二个方面的臣服就是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因为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个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简单而言,就是接受现状,但努力改变。接受与改变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接受不是意味着安于现状,而是说我们承认这个客观事实但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事情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考年复一年的进行着,生活中的战斗也在无休止的继续着,谁都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活在当下,珍惜并享受现有的一切,追求并体验未知的一切。愿每个人都能早日找到心中所爱,生活有如鸡汤那样,有滋有味。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