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大臣魏征死时发的一句感慨。
对一个经常给自己提意见的人的死给出如此评价,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纵观整个历史,能有李世民这样心胸的帝王并不太多。但拥有几面精美的铜镜,并以此为自己陪葬品的帝王则比比皆是。
南越王赵眜的墓中就出土了39枚铜镜,如此大的数量据专家说,在墓葬发掘史上也实属罕见。
这些铜镜按背面的纹饰不同,可细分为素地镜、几何纹镜、山字纹镜、云雷纹镜、菱花纹纹、变形兽纹镜、龙纹镜、蟠螭纹镜和彩绘镜等。
在“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中,共展出了7面铜镜,涉及到了山字镜、三龙纹镜、缠绕式龙纹镜和蟠螭纹镜等几种类型。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第一面铜镜是在最前面一个展柜中展出的“十字形”龙凤纹铜镜。三弦钮,宽带纹纽座。内区四叶里对称分布4组纹饰,为龙凤相间配列,龙和凤纹都比较简单抽象。据展签上讲,这枚铜镜与陕西凤翔县秦墓出土铜镜的纹饰、大小都十分近似,有专家认为它是秦文化的器物,很可能是秦军带过来的。
四山字镜。三弦三钮,双重方钮座,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组连贯式桃形花瓣,主纹是4个山字,浅浮雕羽状地纹,窄素缘,低卷边。山字镜是从几何纹镜演化而来的。因为山字代表着“山脉江河”,山字镜就以简洁大方的造型,寓意着“土地和国界”,体现着统治者对土地和国界占有的欲望。
缠绕式龙纹镜,圆形钮,钮座边圆环形纹,外有一周龙纹带,浅浮周,作腾飞状。这是南越国的工官们在掌握楚地铜镜制造工作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具有自己特点的铜镜。
蟠螭纹镜,又称龙纹镜,是战国晚期楚地盛行的镜类。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长角、尖耳、兽足和蛇躯。由于秦汉开始,皇帝被说成是真龙天子,龙也就被赋予了很多吉祥的意味。在出土的39枚铜镜中,龙纹镜占到半数;展出的7枚中,有4枚龙纹或蟠螭纹镜,还有1枚龙凤纹、1枚缠绕式龙纹。可以说,除了四山纹1枚与龙无关外,其余6枚都与龙有关。
我们再联想丝缕玉衣、龙纹金印和奢华的礼乐器,可以明白赵眜虽无真龙天子之才,却有真龙天子之心。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都只是铜镜背面的工艺,铜镜工艺的真正难度在于把一块铜打磨得表面绝对光滑,可以如现代玻璃一样,一下子就把面容看得清清楚楚,头发梳得是不是整齐、首饰或帽子戴得是不是端正,脸上的脂粉涂抹得是不是均匀,都能从中一窥究竟。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埋地下的铜镜面连同当初照镜人的尸体一样腐败消失人,我们只能面对镜背发出“铜镜悠悠传千古,不见当年梳妆人”的唏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