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赶时髦的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不高。话说,网络流行词汇“小确丧”已经火热了大半年,我还在后知后觉地守望着“小确幸”。
查看度娘科普。
“小确丧,是指微小而确实的颓丧,是稍纵即逝的掏空。”看了其他解释,也不过是“人生中微小却确定的一点绝望……。”或类似于“我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微小但确定的幸福,反而全都是点点滴滴的丧。”
看完释义,我觉得“丧”字很有意思,相对于“小确幸”中“幸”的状态,“丧”更生动形象地点出人的神情和动态。这种“丧”绝不是对生活缺少激情的颓废,而是努力生活后的一点点忧伤。很到位地表达,有诗人的气质。
生活可以有一点“小确丧”。人生来就有五感六觉,这种天赋是老天给的,就是要用来感受春夏秋冬风雨雷电,感受事物变迁。当人有了这个功能,就会知道高温降暑,天寒加衣,下雨打伞等等生活常识。可能你会为此伤春悲秋,但是,你有了“小确丧”的本事,起码不会生病感冒。
而人生也需要“小确丧”。比如80年代女排精神,中国的排球姑娘们面对技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形势,没有放弃。在训练中,她们深深地感受到身体被掏空的状态,感受到不如人的差距,她们丧到谷底,但是情绪稍纵即逝,日复一日地训练,奋力拼搏,创造了五连冠,也让国人记住了女排精神,记住了她们。
还有万人高考,同学们明知考场竞争激烈,一分可以相差几千人,但是还是勇往直前地走入考场,为的是梦想。这种具有悲壮仪式感的的决绝,像一名勇士,披荆斩棘。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小确丧”,把它当作了生活的节奏,反而丧得颓废。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桥段,都知林妹妹爱花,贾宝玉把落花抖入池中,林黛玉用绢袋装着,埋进花冢。本是惜花之人,可是后来她葬花诗吟,郁郁寡欢,惆怅至极,为后来香消玉殒埋伏笔,可谓葬花亦葬己。
现在,也有一部分“恐婚恐生”族,带着“小确丧”,到处宣扬不婚或丁克。我想说,不婚和丁克是一种选择,它们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不是建立在恐惧中,让选择变成避风港。诚然,婚姻和家庭教育里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其中不都是糟粕,也有相亲相爱、承欢膝下的佳酿,不能以一概全,婚姻需要经营,亲子关系也需要经营。况且,恋爱很美好,如果只想着“小确丧”,那么爱得没有激情,全是丧,最后草草分手,岂不是浪费彼此时间。
还有人更是在“小确丧”里拔不出来。聚会时,比工作,比男友,比爹妈,比老公,比小孩,比生活等等等等。明知比不过,却什么都要比,比完比输了又都是气。然后,回到家像祥林嫂一样,在家人面前“丧”得不行。与其说“小确丧”,不如说是“大确丧”。
或许,拧巴人只看到“小确丧”,看不到“小确幸”。他们只会在“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要躲开这群“小确丧”。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欢在于“尽”,如果不用全力去感受欢愉,怎么会得意。患得患失的不是幸福,是纠结。他们不够决断,只会用“丧”宣泄情绪,然后情绪蔓延到周围,让大家一起丧,这是可耻的。
明知“伪确丧”,还要故作沉迷,是对“小确丧”的误解。倒不如学学古人。前朝不得志,就弃庙堂之高,退隐江湖,粗茶淡饭作羹,寄情于山水之间。即使仕途不顺的苏东坡,也是“小确丧”高手。不但在路上创作不少美食佳肴,满足口腹之欲。还在被贬再起中,上上下下,为文坛创作出不少诗篇佳作。
所以,小确丧可以怡情,不可伤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