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作者: 是阿若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6-18 21:39 被阅读0次

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改革,大臣们开始站队。但是这一次的站队,苏轼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

王安石要改革科考。认为诗词歌赋和如何当一个好官,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所以准备去掉诗赋,重现编纂经义,统一知识分子的思想。这样科考只考经义和策论。

但是苏轼认为,如果真的要说做官,诗词歌赋,和经史策论一样,都是纸上谈兵。这么多年来的科考方式,有的人经义策论写很好,但是不一定是好官;同样的,诗词歌赋写很好的,也可以做一个好官。科考,只是一个让天下人有一个向上的通道,如果说,想通过科考来完成人才的筛选,那么可以从考试设置的难度筛选部分人,留下部分人。而留下的部分人,依据神宗和部分实权官员来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大动干戈,重新弄一个科考的形式和内容。

从苏轼、苏洵的文章来看,其实他们也是有改革的想法的。但是为什么在这场改革的过程中,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呢?从苏轼在后面的提拔,又贬谪的经历,应该是他的改革观念不仅和王安石不一样,也和司马光等人的观念不同。


王安石想快速的执行变法,那么就必须高度集权。高度集权分成两部分,朝堂上的反对声音——不支持变法的官员统统排挤出去;社会上的反对声音——通过科举考试来统一思想。这就是为什么王安石要变革科举制度的原因。

想到苏轼和王安石关于改革科举的争论,从这个角度上,王安石坚持变革科举的原因在于这里。

相关文章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改革,大臣们开始站队。但是这一次的站队,苏轼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 王安石要改革科考。认为诗词歌赋...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1

    为什么苏家兄弟都那么出色?答案是归功于父亲——苏洵。 苏洵不愿自媒而自降身价应试做官,决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5

    苏轼和王安石主要是在性格和价值观上有鸿沟。 第一个,不近人情和精通人情世故。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拿到考试高分的苏轼要去凤翔任职了,但是遇到了看他不顺眼的领导。 在宋代,官(职称)、职(类似于荣誉头衔和实际担任职...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今天说到苏轼写的《贾谊论》。苏轼认为“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的想法是,首先要得到帝王的喜...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7

    “乌台诗案” 看这个里面有个“诗”字,实际上是苏轼写给神宗的一封感谢信。42岁的苏轼到湖州上任,给神宗写了一封感谢...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发现,历史上每次税制改革之后实行合并税种,农民税负暂时下降,但很快就会再次杂派丛生,如此循环...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住了4年,成就了熟悉的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 在这个时候,新法推行了多...

  • 《熊逸说苏轼》留言 ——(九)

    熊师好: 今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哲学高度,对于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结合文中的观...

  • 《熊逸说苏轼》留言 ——(十)

    熊师好: 今天老师由苏、王二人的忠奸之判,讲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体制度,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权力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dl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