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住了4年,成就了熟悉的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
在这个时候,新法推行了多年,弊端也呈现在众人眼前,王安石在这个时候也被迫下野。在黄州的第二年,苏轼住在了黄州的郊外,自给自足,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号“东坡居士”。这个时候苏轼的态度,“处变如常,听天由命。“在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君子的努力方向,在于道德的方向。人生的方向,应尊重命运的安排。“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狄夷,行乎狄夷;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正常情况下,穷人乍富,或者富人破产,都会有因为不匹配身份的变化,出现怪异的行为。而少有人能处变不惊。而君子呢?君子在什么处境,做什么事情。任何处境都能泰然自如。
在黄州,苏轼写下的《赤壁赋》代表宋代的文赋最高峰。

赤壁赋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环境下,喝酒,吟诵和明月有关的诗。月光洒落江面,有人咏诗,有人吹箫奏乐。遥想曹操当年横槊赋诗,也消失在历史中了。人生太过平凡,太过短暂。苏轼认为,从变化角度来看,宇宙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和你我都永恒不变——“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清风明月,是大自然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懂得欣赏,再困顿的人,也能免于匮乏。在清风明月里逍遥自在,就像此时此刻,苏子和他的朋友们一样。
《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和友人再一次去长江泛舟,赏月吟诗,写下了《后赤壁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在相同的景物中,看到变化。所以在不变的环境中,是乏味还是新奇,取决于人的心态。就如《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之中,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无限领土的君王。“ 苏轼坐着小船,顺水漂流。孤鹤戛然长鸣越过小船。“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在天边的君王,会不会把苏轼这“他山之石”召入朝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