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作者: 是阿若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16:22 被阅读0次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住了4年,成就了熟悉的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

在这个时候,新法推行了多年,弊端也呈现在众人眼前,王安石在这个时候也被迫下野。在黄州的第二年,苏轼住在了黄州的郊外,自给自足,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号“东坡居士”。这个时候苏轼的态度,“处变如常,听天由命。“在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君子的努力方向,在于道德的方向。人生的方向,应尊重命运的安排。“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狄夷,行乎狄夷;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正常情况下,穷人乍富,或者富人破产,都会有因为不匹配身份的变化,出现怪异的行为。而少有人能处变不惊。而君子呢?君子在什么处境,做什么事情。任何处境都能泰然自如。

在黄州,苏轼写下的《赤壁赋》代表宋代的文赋最高峰。

网络图片

赤壁赋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环境下,喝酒,吟诵和明月有关的诗。月光洒落江面,有人咏诗,有人吹箫奏乐。遥想曹操当年横槊赋诗,也消失在历史中了。人生太过平凡,太过短暂。苏轼认为,从变化角度来看,宇宙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和你我都永恒不变——“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清风明月,是大自然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懂得欣赏,再困顿的人,也能免于匮乏。在清风明月里逍遥自在,就像此时此刻,苏子和他的朋友们一样。

《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和友人再一次去长江泛舟,赏月吟诗,写下了《后赤壁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在相同的景物中,看到变化。所以在不变的环境中,是乏味还是新奇,取决于人的心态。就如《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之中,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无限领土的君王。“ 苏轼坐着小船,顺水漂流。孤鹤戛然长鸣越过小船。“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在天边的君王,会不会把苏轼这“他山之石”召入朝堂呢?

相关文章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住了4年,成就了熟悉的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 在这个时候,新法推行了多...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1

    为什么苏家兄弟都那么出色?答案是归功于父亲——苏洵。 苏洵不愿自媒而自降身价应试做官,决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5

    苏轼和王安石主要是在性格和价值观上有鸿沟。 第一个,不近人情和精通人情世故。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拿到考试高分的苏轼要去凤翔任职了,但是遇到了看他不顺眼的领导。 在宋代,官(职称)、职(类似于荣誉头衔和实际担任职...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改革,大臣们开始站队。但是这一次的站队,苏轼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 王安石要改革科考。认为诗词歌赋...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今天说到苏轼写的《贾谊论》。苏轼认为“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的想法是,首先要得到帝王的喜...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7

    “乌台诗案” 看这个里面有个“诗”字,实际上是苏轼写给神宗的一封感谢信。42岁的苏轼到湖州上任,给神宗写了一封感谢...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发现,历史上每次税制改革之后实行合并税种,农民税负暂时下降,但很快就会再次杂派丛生,如此循环...

  • 《熊逸说苏轼》留言 ——(九)

    熊师好: 今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哲学高度,对于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结合文中的观...

  • 《熊逸说苏轼》留言 ——(十)

    熊师好: 今天老师由苏、王二人的忠奸之判,讲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体制度,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权力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xi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