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作者: 是阿若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15:57 被阅读0次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发现,历史上每次税制改革之后实行合并税种,农民税负暂时下降,但很快就会再次杂派丛生,如此循环往复,人民负担越来越重。他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后世学者将之称为“黄宗羲定律”。


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次变法。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变法,所做的是国家从生产到销售垄断盐铁经营。小商人为了特许的经营权,必须缴纳重税。对商人征收的重税,既能丰富国库,又能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最终得到了重农抑商,国库逐渐丰盈的结果。王安石提出的“兼并”思想,“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他是希望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弱化市场经济。垄断经济有什么后果呢?价格高,品质差,强买强卖对消费者的需求漠不关心。但是所有的不便,都由所有的消费者来承担。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国库都丰盈起来。在王安石看来,如果由商人来垄断这些,难道这些弊端就不存在了吗?商人才是“奸人”,国家会平抑物价,不会让老百姓缺盐少米。

苏轼认为桑弘羊不仅不是成功案例,而且还是前车之鉴。因为桑弘羊的变法后果是私营经济严重萎缩,盗贼横行,天下大乱。几乎到了汉武帝接班人那里顺应民心,逐步废除桑弘羊的政策,才万民归心。“商贾之事,曲折难行。”国家经营需要设置庞大的机构,专门的官员来运营,管理。这样成本必然高于私营。经办官员不会像私营那样用心,在各种环节里反而可能会中饱私囊,因私舞弊。不能只看显性成本,还需要看隐形成本。如果垄断经营是坏的,朝廷的道德感不一定高于私人的,那么为什么朝廷的垄断经营就要比私人的更好呢?

苏轼认为一项制度的确立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制度的制作人,不能把所有人想象成善良又道德的标准。好的制度设计,应该是“分蛋糕”的设计,切蛋糕的人,是拿剩下的那个人。所以无论执行者如何,都不能影响最终后果。

相关文章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发现,历史上每次税制改革之后实行合并税种,农民税负暂时下降,但很快就会再次杂派丛生,如此循环...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1

    为什么苏家兄弟都那么出色?答案是归功于父亲——苏洵。 苏洵不愿自媒而自降身价应试做官,决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5

    苏轼和王安石主要是在性格和价值观上有鸿沟。 第一个,不近人情和精通人情世故。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拿到考试高分的苏轼要去凤翔任职了,但是遇到了看他不顺眼的领导。 在宋代,官(职称)、职(类似于荣誉头衔和实际担任职...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4

    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改革,大臣们开始站队。但是这一次的站队,苏轼站在了王安石的对面。 王安石要改革科考。认为诗词歌赋...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3

    今天说到苏轼写的《贾谊论》。苏轼认为“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的想法是,首先要得到帝王的喜...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7

    “乌台诗案” 看这个里面有个“诗”字,实际上是苏轼写给神宗的一封感谢信。42岁的苏轼到湖州上任,给神宗写了一封感谢...

  •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8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住了4年,成就了熟悉的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 在这个时候,新法推行了多...

  • 《熊逸说苏轼》留言 ——(九)

    熊师好: 今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的哲学高度,对于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结合文中的观...

  • 《熊逸说苏轼》留言 ——(十)

    熊师好: 今天老师由苏、王二人的忠奸之判,讲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体制度,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权力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kg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