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作者: 是阿若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21:28 被阅读0次

    拿到考试高分的苏轼要去凤翔任职了,但是遇到了看他不顺眼的领导。

    在宋代,官(职称)、职(类似于荣誉头衔和实际担任职务)、差遣(实际担任职务)。苏轼去凤翔的任命是: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大理评事是官,凤翔府是任职地点,签判是差遣也就是实际担任的职务。主要是处理各种公文。其中“祝文”是祷告词,比如求雨啊,求晴天啊之类的。苏轼写这样的“祝文”或公文经常被领导打回来批改重新写。这个领导是传奇人物——陈希亮。

    凤翔府的办事人员,称呼苏轼为“苏贤良”,陈希亮觉得,一个小小办公人员,配不上“贤良”的称呼。不仅把这个办事人员打了一顿,而且在苏轼拜访他的时候,把他拒之门外。但是苏轼不仅在门外打盹睡了一觉,还写了一首诗。大概意思是,苏轼去拜访陈大人,结果陈大人把自己晾在门外。苏轼不敢走,只能发呆。不仅是陈大人把自己忘了,而且是自己把自己也忘了。在诗里还用《世说新语》“雅量”的典故讽刺陈希亮。

    改变俩人关系的是陈希亮修筑“凌虚台”,让苏东坡写文以记。结果苏东坡在这篇传世的《凌虚台记》里,幸灾乐祸地想象着刚建好的凌虚台终有一天会重归荒野的景象。却不料陈希亮大度包容,并且命人把文章刻在石碑上。

    后来陈希亮说,他是将苏东坡看做自己的孙辈,平时对他严厉,要挫苏东坡的锐气,好让他踏实下来,避免以后在复杂的官场吃亏。

    后来苏轼在《陈公弼传》里承认当时年轻气盛,回忆起来也后悔不已。

    在职场里,有的人热情,有的人冷漠,有的严苛,有的不在意。谁知道在厚厚的面具背后,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熊逸说苏轼》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fa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