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0月直至今日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她很期待有一天自己能够被解救,并且希望这一天不会太晚。
她刚到意大利是住在宿舍,一整栋楼两间厨房,做饭都要排队那种,而且西方人都不喜欢中国做饭的油烟味太重,每次当她拿着锅碗瓢盆下楼做饭的时候,坐在厨房里的同学眼光里的不适让敏感的她觉得这就是排斥。她想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家住在筒子楼的拥挤和尴尬,感觉自己真的倒退回了那个在电影中和母亲记忆中的世界。只是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如此,对生活都有憧憬,说说笑笑也就不觉什么了,但是对于习惯了中国生活便利的她,这样的环境就像是一种倒退。其实,在人的心底,对于失败和生活的倒退,接受能力是很低的,要不然怎么总是需要那些名言警句来鼓励自己呢?
两个月后,她搬了一次家,后来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冲动的决定。她觉得自己似乎一辈子都在做冲动的决定,无论是大到考研哪所院校,小到搬家搬去哪里。这次只因为她喜欢那个家里的厨房,很大很宽敞,可是并不明亮,后来她一度将那个冬天自己轻微的抑郁症归结为那个并不理性的决定。室友是两个意大利人,一个十八岁,不喜欢上学的大一学生,经常一个月都不回家,另一个是六十多岁,每天上班,但是周末必须回家。所以一般节假日和周末,就是她一个人对着阴冷潮湿和没有阳光的房间,这成了她对这间屋子的所有回忆。她不知道自己学了那么几年的经济学,为什么还是学不会做一个理性人的决策和评估,天性还是像一个小孩子,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某个东西,其他一概不管不顾不问,然后造成了记忆中无法磨灭的灰暗的印象。
可能令自己最最后悔的不理智的决定还是考研吧,她不顾所有人的劝告和反对,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和勇气,毅然决然报考了厦大,只源于某次讲座有人对她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太阳,当你跳起脚来碰,至少可以摸到星辰”。她将这句话铭记在心,本来想报考北大,后来一查发现厦大会计是全国第一,于是就决定考厦大了。她不知道是不是对于自己的能力太过高估,还是现实真的很残酷实力真的不够,那个冲动决定驱使着自己整天没日没夜泡在图书馆,她知道,这样学习效率很低,也在考研前那阵子预知到了自己似乎考不上,但是骨子里的倔强就一直驱使着自己。还记得考研失败开始实习的那段时间, 她有一次偶然看到一本书,作者讲述自己考研失败创业的经历,她在公交上捧着这本书痛哭流涕,以至于错过了站台迟到。那阵子,她觉得考研耗费光了她所有的精力和决心,那是她这辈子第一次为自己勇敢做的一个冲动的决定,所以她感觉自己输不起却偏偏输了。那时候这件事情在她眼里就是拿自己的命运赌博,却输给了命运。到现在,她想,她应该要学会不那么任性地做决定,不知道这算不算父母口中所谓的成熟了。
她对于自己选择性记忆或者遗忘的事情感到奇怪,偏偏美好的回忆留下的记忆太浅,而关于孤独关于阴暗的日子就像是一条条深深的沟壑,任凭他们在脑子里肆意流动。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她总是对自己说,echo,如果你觉得太孤单了受不了了,那就干脆自暴自弃好了,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没有人会责怪你,可是她就是不甘心,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因为总有那么一根弦在脑海里紧绷说,不应该认输,不应该妥协,你就是要像战士一样起来战斗。
她想,应该以后的人生中会好好回忆起这段日子吧,无数个孤独暗自流泪的夜晚,无数个压力爆满却怎么也找不到排泄口的夜晚,无数个自己暗自神伤觉得被全世界抛弃的夜晚,她想,这大抵是这辈子对于孤独最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了吧。
她拼命想要去学习更多的东西,钻研更多的知识,但就是在打开电脑那一刻,一股莫名的孤寂感袭来,她无所适从,开始发疯一样去寻找能够慰藉我的带来满足感的东西,比如看场电影,然后没完没了的看,最后抱着满满的负罪感歉疚感睡觉,噩梦中还有导师的责备和狰狞的面孔。
她很多次走进教堂,欧洲的大教堂充满着庄严神圣感,让她心中肃然起敬,很多次唱着圣歌她感动得泪流满面,可是她内心一直孤独,尽管无数次祈求上帝让这种孤独感远离她,可是她觉得可能上帝也无法体会这种绝望的孤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