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时,听说是动画片,我不为所动。
后来,陆续在朋友圈刷到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感慨,说这部电影就是一场诗歌的盛宴。
电影里有几十首诗,我们上学时学过的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在这里都能看到它们的出处,和诗人当时所处的场景。
后来听说这部电影有了超十亿的票房,我也动了去观摩一番的念头。
无奈一直抽不开身,也只好作罢。
近日,看到爱奇艺有此电影的免费版本,我便带着“真有这么好吗”的疑问点开了。
然而,只看了几个镜头,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2小时40分钟的电影,我一口气看完了。
《长安三万里》是由高适的角度,纵观了他和大诗人李白,还有他们身边的那些诗人朋友们的一生。
影片中,贺知章、张旭、杜甫、高适、王维、王昌龄等诗人虽然镜头不多,但众多诗人畅饮美酒、吟诗作对的场景,也给影片增色不少。
李白是一个执着追梦的人,也是一个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无法施展、无法得到重用的落泊诗人。
坎坎又坷坷,当青丝变成白发,李白还是那个李白。
影片的最后,衣衫褴褛的李白撑着一叶孤舟,一边吟诵新作:“两岩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边潇洒前行。
看完电影,我心情非常沉重,而且有了一个疑问:李白,真的如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快乐吗?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24957/e0db2161a6903d7b.png)
一、因身份问题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父亲过世后,兄弟反目,家产一无所得
大唐盛世,诗歌甚为流行,众多诗人从全国各地涌向长安,想在此能有一番作为。
李白也是其中之一,然而,李白为商人之子,在那个朝代,商人是下民,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原以为能找到人举荐,就能得到朝廷重用。
自命不凡的李白去找举荐人,他说以他的才华,能抵得上一万个相识,一亿年的情谊
然而,他却连人家的家门都无法进入,还被下人称为“贱民”。
即使他有才华,也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李白回到家里,他的父亲已因病过世,并留下了庞大的家业。
然而,他的兄弟们为了争夺财产,全部反目成仇。
因为李白一直游历四方,父亲的财产他只获得了一小部分。
这一事件让李白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的炎凉。
然而,李白志不在此,他是有凌云壮志的,他没有计较这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24957/a2bd01d5a3af301c.jpg)
二、仕途坎坷,为理想藏起一身锋芒,却仍得不到重用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求索,李白终于来到玄宗皇帝的身边。
曾经恃才而骄的李白,曾经自命不凡的李白,曾经想要报效国家的李白,却并没有得到重用。
他,仅仅只是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官。
他委屈自己为杨贵妃作出了许多赞美之诗,却反被杨贵妃误认为是在取笑她,并被杨国忠记恨。
几句枕边风一吹,各大权贵一联合,李白再次含恨离开了长安。
他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归结为:“攀龙不成,忽然堕下天来。”
李白举着酒杯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句诗表达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和不愿屈从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独立不羁、高傲自负的性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24957/929b94e05520b19d.jpg)
三、壮志未酬,却身陷牢狱,得已自由时,却已是暮年
晚年的李白,还是迫切想要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他也一直在寻找机会。
然而,却因为站错队,跟错了人而身陷牢狱,最后得了个流放夜郎的下场。
受尽折磨的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皇帝大赦天下,才得已重获自由。
然而,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青衣白马、潇洒狂放的翩翩公子,而是一位满脸沧桑、衣衫褴褛的老者。
李白曾说:“大鹏终有直击云天的一日。”
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屡遭挫折,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结语:
看完电影,我可以感受到李白内心的豪迈、洒脱和自信,以及他不畏强权、坚持自我的精神风貌。
高适曾这样说李白: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潇洒不羁的人物,他生于世间,却仿佛在这世间之外。
在高适眼里,李白遗世独立,自由奔放,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但就算再洒脱,空有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他怎么可能真正的快乐?
不过,李白的乐天性格底色决定了,他不能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悲观情绪。
所以,他才会经常与一帮诗人朋友饮酒狂欢。
他醉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他醉吟:“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只有醉了,他才能忘却烦恼。
也只有醉了,他才能幻想自己真的成了一只翱翔天空的大鹏。
李白快乐与否,已无人深究,大家看到的是他留下的中国文学的瑰宝。
看到的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