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

作者: 尧溪村阿彩 | 来源:发表于2021-01-30 01:00 被阅读0次

    客家咸菜,也叫腌菜。腌菜我整个童年里最传统的一道菜,几乎天天吃。

    腌菜又分湿的咸菜和干的菜干,主要用来搭配各种肉类做成风味独特的菜式。农村里各家各户都会用传统的方法制作腌菜。

    小时候,每一年,村里都会出现一个身上挂着多个布袋的男子。他总是戴着用竹篾编织的尖顶斗笠,一边走一边时不时高声喊几声:菜籽喽,菜籽喽,买菜籽喽!

    祖母听见了喊声,就会走出屋门,买上几小包,两角钱的油菜籽,三角钱大菜籽,四角钱脉菜籽,还有不知道几毛钱的角菜籽。其中的大菜籽,就是用来做腌菜的,每年必买。

    各种菜籽,各种形态颜色,有的圆,有的长,有的有棱角。祖母小心翼翼地将菜籽播种到地里,天天一大早就挑着水桶去浇水。

    等到大菜从幼苗长到一米高左右,祖母便拿刀将大菜齐根砍下来,装在竹篾编成的一对粪箕里,用一根扁担挑回家。

    挑回家的大菜,一大棵一大棵,被排列在茶树上,篱笆上,或者地上,利用太阳将它们晒干,直到菜茎弯曲不断裂而又有柔韧性时就可以腌菜了。将大菜制作成咸菜的过程,客家话叫研菜。

    研菜时,祖母在晒得刚刚好的大菜种撒下少量粗盐,体型大的大菜就用刀在根部对劈成两半,再用两手反复揉搓,直到大菜的变软变色,再折起来手掌长度的一小捆,用其中的一条菜茎绑起来,这样就是俗称的一交菜。

    有些人家种的大菜很多,研菜时就在竹制的大簸箕上,或者在大张的塑料纸上,整整齐齐铺上一层大菜,撒上一层盐,又一层大菜又撒一层盐,如此反复。

    层层叠叠码得很高很高,洗净双脚,人就站上去,用脚均匀又有力地反复踩踏。这样比单用双手揉搓要高效得多。小时候,我也曾在祖母码好的大菜堆上蹦蹦跳跳帮忙研菜。

    祖母在旁边把变色变软的菜都折好捆成一交又一交,随后将一交交的菜放入大肚子小嘴巴的菜瓮中,一层层地压实在瓮中,一直压实到与瓮口齐平。

    瓮口撒上盐,选几片研制过的大片菜叶,小心摊开来蒙在在瓮口,再蒙上一层蜡纸并用绳子扎紧。最后放上一块砖。这样空气不能进去瓮中。

    发酵好的咸菜颜色黄黄亮亮,入口爽脆酸咸正好。发酵不好的咸菜颜色暗中发白,要么太酸,要么太咸,味道不佳。

    菜干是用瓮中还没熟透的青黄色咸菜经过蒸煮和暴晒而制成。从瓮中取出咸菜,先蒸再晒,再蒸再晒,又蒸又晒,经过三次蒸煮三次晾晒后,就做出了味香色好的上等菜干。

    做研菜是一门手艺。前期要种菜收菜,从一粒粒细细圆圆的菜籽到长成一米高上下的大菜;做研菜时,要看菜色,看柔韧度,要决定盐多盐少。

    捆扎成一交交入瓮,要确保压实,要确保空气不进去菜瓮里。做菜干时,蒸多久,晒多久,全凭经验。

    不是每个客家妇女都能做出质量上乘的腌菜。但是,祖母做的腌菜,不论是湿的咸菜还是干的菜干,都向来可口,不咸不淡,香色俱全,那味道征服了我的整个童年。

    如果你吃过客家菜,那一道梅菜扣肉的风味,是不是让你吃了还想再吃?那秘密就在于其中的菜干。上好的梅菜扣肉,离不开上好的菜干。

    如今,腌菜还在,而我那有着浓浓腌菜味的童年,是真的不在了。


    作者简介:尧溪村阿彩,入简书三月有余。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北半球,我来到南半球安了家,但我没有忘记我的故乡在远方。感谢简书安放我的乡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腌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nj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