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节气至此已经全部结束了,今天想要和大家谈谈的,是关于:节气究竟是如何被制定的?农历立法又是什么样的?
图源网络农历的设定和辉煌的古代天文成就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小时候一直对农历感到困惑的人,希望这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阴阳并用的农历立法。
早在《尚书·尧典》中对此就有所记载:
帝尧对羲氏与和氏说,一年有三百六十六日,你们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调节四季、制定年岁。
由此可见,农历一开始的设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受到 四季变化以及潮水涨落影响 的生产生活的需求。
而尚书中所提的方法,被天文学家称为“置闰”,是一种阴阳历并用的方法。
在设定农历的缘由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现行农历的具体规则。
朔为初一。两次朔的间隔为一个月。
由于一个朔望月的周期约为29.5天,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历中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的区分。大月和小月的出现由观测到的朔的间隔决定,并无具体的规律。
为了区分一个月是否是农历中的闰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定位在黄道上。以春分点为起点,逆时针旋转,每经过15°,到达下一个节气点。
由此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被确认了,此种方法被称为定气。(另一种方法称为平气:直接将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等分。清朝《时宪历》之后,我国由原本用平气改为用定气。)
定气的相关记载在《淮南子》当中也有所提及。
《淮南子》将天干地支纪年与农历也联系了起来: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干支纪年和生肖转变的时刻。而其中提到的黄钟、应钟则对应了我们之前所介绍的关于节气起源的律吕调阳的传说。(在同专栏收录)
二十四节气又分十二节气(节),十二中气(气)。其中偶数个为中气,奇数个为节气,一一相间,如春分为节气,雨水为中气。
而一个朔望月中,若是没有中气,则被称为闰月。具体数字则为闰上一个月,如农历三月的后一个月中若是没有中气,则这个月被称为闰三月。
闰月的存在,成功地补足了回归年和十二个朔望月之间的偏差,确保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
《汉书·律历志》就曾记载了一次因为置闰失误而使得历法混乱的例子:
在这里,还要再强调一遍许多人可能存在的误区。由于综合了回归年(阳)和朔望月(阴),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所以农历的英文应该是Chinese calendar或者lunisolar calendar 而不是lunar calendar)
阴阳合历,本是中国传统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朴素的哲学观的体现。而农历本身的特点:因结合了太阳的位置(节气)而指引了农民的耕种;因结合了潮汐的涨落(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的影响)而指引了渔民的捕捞,更是完成了人们基础的生产生活的需求,满足了“炊烟窈窕,草木生香”的朴素愿望。
我们常用“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去赞扬那些惊人的发明、发现,而转观农历的设定,其精准而优美的内核,不仅影响了人的劳作,更是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化创作灵感。
由此,我们终于窥探到了几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智慧了。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部分释义参考了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