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菜场门口。人流如潮,车来车往。人们脸上都带着疲惫的神色,他们急急地走进菜场里,捎带上菜蔬后,又急急地从里面出来。他们都奔赴各自温馨的港湾。
一个身着黑衣黑裙的姑娘,站在菜场门口。她呈金鸡独立状。她只有一只脚!她约摸二十出头,戴着一幅眼镜,披着长长的秀发,挺斯文的样子,她一定是个读书人吧!微风吹起来,吹乱了她的头发,乱发遮住了她的眼镜,也遮住了她一则的脸庞。姑娘似乎很满意这样的状态。
她的面前摆着一只超大的音响,音响上有一只小盆子,盆子里有些许硬币、纸币。她右手拿着话筒,左手支撑着拐杖,和着音响里的伴奏,不厌其烦地唱着:“多少人为了生活历尽了悲欢离合,多少人为了生活流尽血泪,心酸向谁诉。啊……”
这歌声听上去那么凄楚,那么无奈。
对于这歌声,娟听得已经很麻木了。她不止一次听过这姑娘的歌,南江公园门口,中医院门口,旺角城……凡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就有这姑娘的歌声。
娟走过她的身旁,没往她的盆子里丢硬币。她瞥了姑娘一眼,径自走进了菜场。
晚上,书房。女儿专心做着作业,娟在看书。女儿突然说:“妈妈,今天语文作业是续写《别饿坏了那匹马》,你说我该怎么写?”娟笑盈盈地问:“《别饿坏了那匹马》,写了些什么?”
“就是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了小作者的马草,小作者才得以继续在他的书摊上看书。”残疾青年?娟脑中浮现那个姑娘。
她拿起了女儿的语文书,仔细阅读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果然是残疾青年帮助小作者读书的事情。娟笑着问女儿:“你打算怎么写呢?”女儿说:“我打算这样写,向同学们介绍残疾青年的书摊,因为残疾青年生活太不容易了。然后同学们都来他的书摊上买书,残疾青年就赚到了可以维持生活的钱。妈妈,你说,这样写可以吗?”娟高兴得连连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不一会儿,女儿完成了续写。娟看了看,满意地合上作文本。不知怎的,她又想起了那姑娘。
娟试探着问女儿:“如果这个残疾青年在现实中,他除了摆书摊,还可以做什么,才能生活下去?”女儿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可以做微商,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在手机上赚钱。我有几个同学的妈妈就在做微商。”娟笑了,这小鬼,倒紧跟着潮流。“还可以写文章,写小说,投稿。我们老师说了,作家们赚钱可厉害了。”女儿又出了个主意。
娟趁机对女儿说:“那你多写写吧,以后当个会赚钱的大作家。”女儿对她做个鬼脸:“是你自己想当大作家的妈妈吧!”母女俩哈哈大笑起来。
夜深了,女儿早已熟睡。娟在心里默念:希望明天别遇到那姑娘了。她换好睡衣,欣然躺在了床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