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完美主义

作者: 袁小肚 | 来源:发表于2016-09-13 14:04 被阅读666次
    文/袁小肚

    文/袁小肚

    -1-

    最近关于富养有很多说法,比如家长要富养女儿,老公要富养老婆,女人要富养自己等等。我觉得富养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合理地给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养。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提高眼界、扩大格局,进而去理解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富养。如果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满身穿戴奢侈品而头脑空空的话,迟早也会落为一个庸俗之辈。

    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可能为时尚早,但是我可以身体力行,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爱智求真的人,以求能做儿女的榜样。

    获取知识有五个途径,分别是体验、试错、观察、阅读和思考。体验、试错和观察都会受到自身行为的束缚,而阅读则是前三者的补充,比如太阳的直径是多少等知识就不能通过体验等手段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书籍来获取这些知识。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深入地剖析自己、了解社会、理解世界。

    -2-

    随着我的腰围半径增加,我的活动半径就缩小了,但是我不能任由我的思想半径也随之缩小。文字可以让我获取各种类型的知识,李笑来老师说:

    人类拥有文字之后,并没有马上因此获得应有的“实惠”,知识的传播与积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困难。结绳记事到刻石颂德,从宣纸录史到革皮藏图,文字的载体在其发展历程中几乎从未易于保存、便于传播。小说《西游记》就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文字传播极为困难的时代,获取知识(取经)有多么艰辛。

    对比之下,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阅读,并且能够阅读各领域的知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3-

    不断地阅读是为了不断地输入,大量的输入是为了不停地输出。输出手段有很多,比如转述、演讲或写作。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是和菜头写的,《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写点东西》。他每隔几年都会跳出来,鼓励大家拿起笔或在键盘上敲点东西。他承认“写作是一件给人带来压力的事情”,很多人也说,写作是是一个坑,而这个坑恰恰是自己挖的,然后自己欣然跳进去。

    这里的写作是指发表出去的写作,不管是简书、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号,都是将自己不成熟的一项技艺赤裸裸地展露到人前,等待着读者犀利的点评。若是有人喜欢点赞,自己则会欣喜多日;若是无人问津或是被人嗤之以鼻,则会自己默默黯然消沉,别人问起还不好意思说出心情低落的实情。

    我们日日都在和“完美主义”作斗争,明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尚未达到能够令读者赏心悦目的程度,但仍“厚颜无耻”地将不成熟的文章抛出。

    我们努力地接受不完美,努力地与时间做朋友,努力地等待时间的复利发生在自己的写作身上。

    -4-

    和菜头在文章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写第一篇文章会是一次漫长而痛苦的自我挣扎,你大概有30%的精力花在构思内容上,剩下70%的精力花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上。对于自恋的人而言,后者的比例可能在95%以上。在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如果你到最后还是能完成这篇文章,那么你就已经从写作中获得了第一个收益——你用最小的代价,体验了一件事情是如何完成的。

    的确如此,作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写作人,其实每篇文章背后都藏有数个小时的痛苦与挣扎,我们痛苦于文章的质量,挣扎于如何将这种质量的文章发布出去。我们将文章反复修改仍不满意,最终实在熬不过,便索性将其就此抛出——凑合着看吧。

    -5-

    完美永不存在,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达不到完美的标准,而停滞不前,迟迟不落笔。在大不列颠语料库的统计数据表明,最常与“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这个词一起出现的词是“脆弱的”(vulnerable),我们都是玻璃心。

    没有人能够达到完美,不管是写作还是工作生活,我们都需要接受“不完美”,学会和它做朋友,习惯它的相伴。

    遗憾是种必然,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感知,不断地接近完美。

    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时间是如何流动,又是如何在自己身上产生效果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不是完美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um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