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后来明白了,人要有推翻自己的能力,就像一个在常人看来非常有资格的老师,可是他却说:我没有资格做任何人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是你自己……
这听上去很矛盾,你或许还会觉得这是这个老师的“手段”,那是我们的层级真的还很低,还停留在自我的层面,才会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自己还很虚弱无力,不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萌生过两个愿望,至今都记得特别清晰,甚至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都清晰记得。
它们不是同时出现的。第一个是在出租车上,当时在听司机放的一个广播,内心浮现出要做一个“陪伴者”,像健身教练那样。
第二个是在踏入心灵成长的路上之后,有一天夜里在看《零极限》这本书,萌生了要做一个“心灵导师”。
是的,那个时候还很虚弱,很脆弱,很多理不清的问题与烦恼缠绕着自己。
但这两个愿望却一直在指引着自己前行,指引着深入自己,了解那更多的问题来源。
就像昨天分享的那个片段一样:
一旦我们开始研究自心,就会开始了解心的运作方式,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种【因与果】的定律,我们发现某些行为产生痛苦,而某些行为带来快乐。
一旦了解这一点,我们发觉只要停止制造痛苦的【因】,就能够停止痛苦……
它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陪伴者,成为了一个老师,成为了能把责任交给伙伴们的老师,关于这一点,它颠覆了自己内在的观念,也清晰当一个人把责任都推给“老师”的时候,自己永远也长不大。
而一个老师只想扮演“老师”这个角色的时候,也如同自毁其路,不得成长。那是一个矛盾,很大的矛盾,可是矛盾的地方却蕴藏着奥秘。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成长自己,是一个自私的行为,但这种自私会引领自己进入光明,也会引领他人进入光明。
我们都在扮演着对立的角色,父母,孩子,老师学生,每一个人无一例外。始终扮演一个角色的人无法成长与蜕变。
正是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每个角色的局限,以及这个局限里的困惑或者出路。
当自己把自己束缚在一个“角色”的时候,也等同于束缚自己于困局之中。
做父母、做老师,要有能力推翻自己,这样自大就不会发生。
同样做孩子,做学生更要有能力推翻自己,这样自卑就不会跟随。
如不是如此,固化就开始了,固化就是困局。
这不是哲学理论,这是生命的奇妙之处。
……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觉知力书写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