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所发现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因此,2006年他获得了和平之桥奖。这本书讲的就是这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按照它来谈话和聆听,就能使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和谐相处。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帮助我们认清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暴力沟通”,并教我们学会怎样做到“非暴力沟通”。如:一位母亲对她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这几句话就包含了“观察、感受和需要”三个要素。接着,她立即提出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母亲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着自己,达到了良性沟通的目的。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借助着四个要素关切地倾听。也就是说,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别人。
用具体行为描述性语言表达感激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广泛地用于我们的生活。作为教师,我经常用这种表达感谢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效果很不错。
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从而产生大量的暴力沟通。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沟通技巧。今后,在与他人地交流中,我要多观察现象讲事实,少随意评论说观点。还要学着体会和表达感受(不带评判),用难过、忧伤、痛苦、慌乱、开心等表达,不说“我想怎样”或者“我认为怎样”,因为那同样是评判,属于暴力沟通。
人都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所以,非暴力沟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要学着在关键时刻先停一停,用“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希望······”的公式进行交流,并注意真诚地倾听和表达感谢。我相信,生活一定会因“非暴力沟通”而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