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上塬,看见了田间小径旁蓬蓬勃勃的覆盆子。
覆盆子,状如大拇指指尖大小的小火球,每一红球由不足二十粒石榴籽似的攒簇在一起。田埂地畔处处都是,盛开时,远远的就能看见。有的甚至于酸枣树间生着,枣花黄黄的香香,煞是一道风景。
覆盆子的名字在八十年代初上初中时就知道,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里就写到“……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段背得滚瓜烂熟,可惜终不知道所谓覆盆子是个什么样的。
课文没有插图,我的老师也没具体说。现在猜想,是不是老师也不知道啊。
后来,我也做教师了,是语文教师。教初一,也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也教覆盆子。对学生分析覆盆子外形美,滋味美,颜色美。但真实的,我心里根本没有覆盆子的模样。我想,我的学生恐怕也一样的不明白。
再后来,我就一直处于初三,成了把关教师,也就把覆盆子遗忘了。
今年,有幸教初一,教部编教材,有遇见覆盆子的大名。也许是好奇心吧,问“度娘”。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覆盆子,我原来是见过的,很小就吃过的,和发小提着猪草笼在田埂上跑的时候就吃过呀,我们俗称它“美子”。我的心里豁然了,再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覆盆子的描写,真是细腻生动,尤其“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那个“攒”字,给人动感。
记得,那天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问学生见过覆盆子没,学生摇头似拨浪鼓一般。当知道它就是那个叫“美子”的,教室沸腾了,学生说自己见过吃过,手还被那刺划伤过。学生有了这样的经见做基础,口读美文,心想模样,轻松背诵通过者多矣。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上课,如何上?何谓有知识,何谓有文化?也许有人会问:覆盆子,考试考吗?那我会语塞的。
覆盆子,成熟于端午前后,滋味酸甜,比桑椹要好得远,田埂地畔比比皆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