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关于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你可能会进入的三个误区

关于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你可能会进入的三个误区

作者: 舒女王Suven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1:01 被阅读15次

我带祺祺去上乐高体验课的时候,课程推荐老师和我站在门口讲解的时候问我:“你家宝宝应该知道不少深海鱼的种类吧?”

哎呀!这个问题真把我问倒了!

我仔细想了想,除了上餐桌的我勉强能区分,还有那些深海里巨型鲸鱼什么的我大概知道,至于更多的,我真不知道。

可老师问的不是我,是我三岁的儿子。

我问老师:“老师,三岁的孩子需要记得住多少种深海鱼的种类才对?”

老师很尴尬地说:“也不是一定得记得住多少,但是应该会知道一些吧。”

我再问:“知道深海鱼种类对孩子智力开发有帮助?还是可以增加孩子的认知能力?”

这回,老师只好尴尬地转移话题了。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家长们不亦乐乎的让还没有上学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一些“技能”,

“宝宝,来给大家背一首古诗。“

“宝贝,把盒子上这几个字念给大家听。”

……

众围观者都会表示赞叹不已,家长怡然自得。

孩子从小会读古诗、会识字好不好?肯定是没有坏处的。

但是,我想问问这些家长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让孩子尽早掌握一些知识?

为了在众人面前炫耀一下,证明自己“教子有方”?

其实,大部分家长只是没有非常明确的目的给孩子硬性输入了一些知识点,反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只要孩子能记住一点也是赢了一点。

没错,锻炼孩子的记忆是有必要的,但我们需要更加明确的一点是: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储存知识点的机械化机器,应该让孩子成为懂得吸收消化知识点的智能型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力比记忆力更为重要。与其让孩子被动记忆知识,不如教孩子学会主动学习消化知识点。

有人会说,孩子还小,很多知识点都无法理解,当然只能死记硬背了。

其实不然,在给孩子输入知识的时候,只要家长注重方式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培养科学思维水平,提升自我学习知识的能力。但往往很多家长都进入了以下三种误区:

一、注重给孩子输入知识的量,而非知识点学习能力的掌握。

我们带孩子去动物园,很多时候会跟孩子说:你看,这个猴子叫做金丝猴,那个猴子叫做猕猴,还有那种叫做长鼻猴……

然后走到下一种动物之前,考考孩子:刚才我们一共看了多少种猴子你还记得吗?都叫做些什么猴呀?……

就算你的孩子记忆力超群,记住了所有猴子种类的名字,那又怎样?他/她只是增加了猴子种类的记忆,对辨识动物本身特性没有任何帮助,这属于死记硬背。

正确的做法应该在参观动物园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思考引导,比如问孩子:你看看这边的猴子和那边的猴子有什么不同?这种猴子为什么比那种猴子跳得快爬得高?……

只有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思考、提问、再对比得出的答案,才真正有助于孩子认知事物,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且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注重给孩子输入知识表面内容,而非将知识的内涵价值带给孩子。

教孩子学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传统文化习得的做法,但往往很多家长只让孩子一板一眼的背诵古诗,并没有让孩子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

孩子还不识字的时候,学习古诗应该注重画面感的培养,让孩子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故事背景,通过图画、白话讲解进行了解之后,才更好地帮助进行记忆。

哪怕孩子不能够完整地背诵下来,但至少听到古诗能够让他/她有画面呈现,才是真正对古诗学习的意义所在。

很多好的知识,并不是直接灌输了就会变成孩子的知识,这只是单纯的记忆。而是应该将知识所蕴含的内涵,拆解成与孩子接受能力相应的知识点,才能真正让孩子掌握知识内容。

 

三、注重孩子知识输入的准确度,而非孩子对知识本身能否产生专研的兴趣。

带孩子去海洋世界,看到水母的时候,孩子说:这个鱼长得好奇怪啊。家长赶紧纠正:它不是鱼,是水母。孩子不解:为什么在水里会游动的动物不是鱼啊?家长懒得查资料详细解说,或者觉得知识太深奥说不明白,于是跟孩子说:它虽然在水里生活,但它就不是鱼,你记住就好了。

于是,孩子的求知欲被诸如此类的回答给磨灭了,不再对未知未解的知识追根问题。一旦孩子失去提问的兴趣,就证明孩子对知识背后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不再关心,不愿意过多求证,于是大脑放弃了积极运转,喜欢上了被动知识的输入。

当你发现孩子知识点怎么都记不牢,总是很粗心的时候,说明孩子的大脑就是进入了这种懒于思维的生锈区间。

想要孩子大脑积极运转,首先家长就应该给孩子的思考提供更多的养分:不随便忽视孩子的提问,多引导孩子观察物体间的差异化,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帮孩子分析结论,养成孩子自发思索专研的习惯,并从中找到知识获取的乐趣。

不要让孩子为了学知识而积累知识量,这是最原始且不科学的方式。

应该让孩子为了积累知识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培养科学思维,如何养成爱专研知识的好习惯,这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科学学习的好方式。

掌握再多的知识量,也不如拥有一个懂得科学思维的好脑袋,它才能帮助孩子成为真正拥有海量知识的智能型人才。

欢迎与20万宝妈共同关注我,与我一起成为“有方法的辣妈,有态度的女王”!

相关文章

  • 关于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你可能会进入的三个误区

    我带祺祺去上乐高体验课的时候,课程推荐老师和我站在门口讲解的时候问我:“你家宝宝应该知道不少深海鱼的种类吧?” 哎...

  • 👣 育儿之路 17 - 科学思维清单

    科学思维能力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难,所有宝宝都是小小科学家,都有科学研究的本能。 该怎样保护、培养宝宝的科学思维能力...

  • 脑科学之儿童教育

    今天早上看了几篇关于脑科学的文章,有几个观点自己受益匪浅。 1、学围棋有助于孩子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 2、有些孩子...

  • 关于孩子哭的三个误区

    关于哭的三个误区: 不让孩子哭,是错误的认知。源于我们自己从小受到的教导,认为哭=懦弱=脆弱,其实不是。 哭只是孩...

  • 怎样保护培养小宝宝培养科学思维

    ——来自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 每个孩子从小都有科学研究的本能。三个建议: 1,改变观念,思维能力比知识重要: 只...

  • 【No.251】三大体系

    听了Teresa关于学校三个课程体系的分享 捋清楚了很多常识点 以及后面可能会有的误区 对于小白来说受益良多[呲牙...

  • 管理者容易出现的三大误区

    成为管理者后,首先要完成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可能会进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急于变革 无论你是组建一个新的团队,还...

  • 智力脑 | 提高孩子智力的靠谱方法

    见: 常见的三个提升孩子智力的误区: 一是孕妇或6个月大孩子补铁可以提高孩子智力?不能。这完全是流言,没有任何科学...

  •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的Alison Gopnik教授,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宝宝也是哲学家》。 她在这本书里指出,大家...

  • 你是否已经进入了孩子教养的误区?

    先来个场景: 一天,你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了很多的东西,在结账的时候,孩子看到了冰淇淋,吵着闹着要吃,最后坐在地上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你可能会进入的三个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sp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