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听郭德纲的相声,上班的路上习惯了带着耳机,边走边听,边听边笑。以前我对相声是不感冒的,我潜意识里觉得相声远没有小品来的刺激。
一张桌子,两个话筒、一个逗哏,一个捧哏,标配从来没变过,变得只是表演的地点,说的好与不好全凭那两张嘴。
不同于小品,小品还能加些肢体语言,相声的肢体语言是有限的,所以从这点来说,个人感觉相声是更考验一个演员的功底的。
其实更准确的说我并不是迷相声,而是迷郭德纲,当然迷的不是他的长相,而是他的才华。
他嘴上的功夫在相声界我觉得目前没有几个人能与他匹敌,不光能说而且会说,他能把一件很普通的事变成一个让你笑到前仰后合的段子,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本事。
能说和会说是两个事,能说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但会说的背后是有一个强大的思维能力作为支撑的,会说比能说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滔滔不绝听者却乐在其中,而有的人多说几句听的人耳朵根子就痒痒。
我们先说,什么是思维能力?
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打个比方吧,思维能力就好比一条流水线,从加工到包装,中间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本质上其实就是思维能力在发挥作用,只不过绝大部分的流水线基本上都是机器在操作,但即便是机器在操控,那也是按照人早已预设好的思维顺序在有序的运作而已。
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的时候,与此同时其实已经肯定了这个人的很多能力。
因为思维能力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了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加工整理的能力等等。
那,什么人的思维能力强呢?
郭德纲初中没毕业,他儿子也很随老子,初中也早早辍学了, 这俩人连个初中的文凭都没有。
那你说文凭能代表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嘛?显然是不能的。
这时候可能你在心里嘀咕:这只是少数,没有代表性。但我想说的是,存在既有合理性,存在就有代表性。你觉得不可能的事往往是你的思想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
从一个没任何学历背景的“跑堂”草根艺人到如今有着票房保障的相声界领头人,他何以做到?
郭德纲有一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我家书房比剧场都大,你能说出来的书我家里都能拿的出来。”
是爱读书成就了今日的郭德纲,我想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读书这件事看似平常,很多人甚至不屑于读,但其实书能给你的太多太多了,只是当你还没有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发觉不了。
读书就像慢火细炖,急不得。有的人肉味还没炖出来就开吃,咬都咬不动,自己还深信是肉的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是火候未到。
能读书,会读书的人,思维能力都差不到哪去
读书本身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我喜欢把我读过的书放在一个书架上,盯着书架上读过的每一本书,我的内心是美好的。
虽然有些书已经不记得里面具体讲了什么,但我依旧深信,我忘掉的只是细枝末节,最根本的思想已经无形中深入到了我的骨髓,影响着我,重塑着我。
就像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的食物,现在想想吃了那么多的东西也不知道具体吃了些啥,都忘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食物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到我们的骨头和肉里,阅读对我们思想的改变大概也是如此。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走进他人的世界,去感受别人的思想,感受另一种生活的纷繁杂芜。
我们没有办法去亲身经历所有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借助书籍,去尽可能多的去体验我们无法亲力亲为的事情,然后通过加工整合变成自己的。
用这种方式充盈自己的大脑,拓宽自己的视野,还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何乐而不为呢?
但问题在于我们太过急功近利了,凡事喜欢立竿见影,读一本书就想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想想未免也太过荒谬了。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书能给你的是思维,是胸怀、是气质,是不同的视野,是不一样的生活,但想汲取到这些,还需我们能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坚持读,认真读,然后去思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读书的人苟且是常态,因为他的视野不足以让他看到美好的诗和远方:他的思维不足以让他有能力追寻诗和远方。
就像中学未毕业的郭德纲,正是读书锻炼了他强大的思维能力,也正是读书才成就今天的他!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徐佳
本文未经授权不可转载,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