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常常惹是生非,惹得爸爸妈妈经常生气,事态太严重了,就招来一顿毒打。而我又是在爸爸妈妈特别想要女孩的时候来到了我们家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本能。看到两个哥哥不听话,老是惹爸爸妈妈生气还会被打,我自动的生存模式就变成了一个乖乖女。因为自己的乖巧,再加上是在爸爸妈妈最期待的时候出生,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可观。于是我站足了天时、地利、人和,获得爸爸妈妈万般宠爱。说是养尊处优一点都不为过。
我与父母的关系就这样良性循环,因为乖巧爸爸妈妈很喜欢,因为爸爸妈妈很喜欢,越来越乖。当然还因为自己的乖巧给爸爸妈妈的心里有了极大的安慰,填补了两位哥哥不听话的空缺。
我也曾一度因为自己的乖巧而沾沾自喜,与曾一度因为带给父母的安慰而无比成就
直到自己开始学习、研究、和实践家庭教育,走向自我探索这条路,我才慢慢的发现。曾经让我引以为豪的“乖巧”同时也给了我禁锢。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背负着一个信念,爸爸妈妈若要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就必须努力奋斗。因为总觉得两个哥哥从来不能让爸爸妈妈如意,而我才是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如意的孩子。也因此,多少年来,我很少享受过自己。我总是停不下脚步想要努力,我们都说努力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但当这份努力变成一种包袱的时候,是无比的沉重。也险些影响到了我的婚姻。
在一次个案处理和一次原生家庭的学习中,我开始逐步明白,我的父母有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有他们自己的童年。他们的情绪,他们都不快乐,跟我乖不乖巧,没有任何关系。而我永远都只是他们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我都要做回孩子的角色。
我开始从心理上与父母分离,当他们不开心,不顺心的时候,我仍然只是他们的孩子。
我仍然并一直爱着我的父母,但爱的更纯粹了。不再期待父母是否会因为我而变得更幸福或者更快乐。同时也敬畏着父母的生命。敬畏他们有他们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敬畏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而我只需要做到每次与父母连接做到认真的倾听。如果有时间陪伴的时候,他们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人。如果要跟父母说点什么,我只说:我爱你们。
从此,这种简单、纯粹、敬畏,没有期待,没有负担的爱,慢慢蔓延着我。就像春天微风拂过时的那片芳香,就像夏日暖阳照过时的那抹温暖,就像秋天金黄落叶时的那般浪漫,就像冬天白雪飘过时的那份惊喜。我开始越来越柔软,开始寻找和体验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
我仍然要说:谢谢你,我爱你们,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自我成长和自我饶恕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一段时间,心里总是莫名的忧伤。这份忧伤困扰着我,也困扰着我的家人。
好在老公懂得包容,也是学习、研究和实践心理学方面的老师。在心理学方面已颇有见术,也因此,在他面前我很安全。
在这份忧伤找不到出口的时候,也在我承受极限的时候,我开始求助老公。我说我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老公拥抱着泣不成声的我,这份接纳,这份允许,这份温暖让我无比安心。泪水就像神奇的药水,洗涤我的心灵,让我慢慢的开始清明。
我知道了,又是“乖乖女”在作怪。因为乖乖女是不允许自己对别人造成不好的感受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感受。有时候顾忌自己,难免别人会有所不舒服。
原来是这段时间我觉察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和语言,给孩子,老公和家人带来了不舒服的感受。于是,我开始自责,自责的同时又有些埋怨,难道我不重要吗?我的感受就不重要吗?我只是想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自责和埋怨吞食着我。
这样的经历一定不止这一次,只是当没有这份觉察的时候,我可能妥协了,做回了那个“乖乖女”,认为“乖乖女”才是应该的“我”。
好在老公的拥抱和允许,浓浓爱意的告诉我:“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有我在,我从来都没有责怪你”。
难怪都说好的婚姻都是彼此疗愈。
难怪都说有人成功却一生纠结 ,感知不到幸福。
多少父母口出狂言,只希望孩子未来健康幸福。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成人的幸福是建立在考了多少100分,得了多少第一名
多少成人寻寻觅觅一生都在寻找自我,没有时间追逐梦想,没有时间感知幸福。
一场痛哭,一个拥抱,一份允许之后,我轻松地对自己说:“就算错了,那又怎么样”!天空飘来几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
我开始学会拥抱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是他陪伴着我不断成长,让我越来越坦率,越来越轻松。
从此,我不再要求做一个完美的自已,不再要求做一个完美的父母。也允许孩子不够完美,做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