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视剧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从《都挺好》到《小欢喜》,原生家庭如何毁掉孩子的一生

从《都挺好》到《小欢喜》,原生家庭如何毁掉孩子的一生

作者: 16c60827b2dc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11:07 被阅读8次

    近日,现实题材大剧《小欢喜》正在热播,无论是台词还是剧情,都和很多人的高中时代如出一撤。每次董文洁对儿子方一凡的数落,都让网友纷纷感慨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而英子和母亲宋倩吵架的一段戏,也有很多人称看过后感到头皮发麻,仿佛看到了青春期时候的自己。

    这部聚焦了中国式家庭的教育焦虑、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等话题的电视剧,首播收视双台即破1,收视率持续登顶,网络播放量夺冠,豆瓣评分高达8.1。剧中展现的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教育焦虑和升学压力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生家庭“则一再被提起。

    《欢乐颂》、《狗十三》、《少年派》到今年爆火的《都挺好》和如今的《小欢喜》,近些年凡是仔细探讨过“原生家庭“的影视作品,几乎在播出时都能成为焦点话题。

    可见人们对原生家庭的怨念有多深。所以作为将“原生家庭“这一话题推至顶峰的《都挺好》,其大团圆的圆满结局就尤其让人意难平。

    明成彻底改头换面,主动申请去非洲项目锻炼,临走前还取得了朱丽的谅解,复合有望;

    万恶之源苏大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性情大变,成为了对子女充满爱的好父亲。

    而明玉也感受到了父爱,与家庭达成和解,甚至辞职专心照顾父亲。

    这完美的结局令人感到虚幻,饱受痛苦的童年不需要任何治疗就可以安然痊愈吗?

    《都挺好》的原著结局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明成没有去非洲,在明玉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但事业进展并不顺利,还是一事无成。朱丽看到他也犹如陌生人。最后,他只能一个人在母亲的坟前哭泣。

    苏大强没有得阿尔茨海默症,他仍然是那个抠门、自私的老头子,为了不跟保姆分享明玉送的贵重礼物,苏大强选择瞒着明玉一个人回到老家过年,却在除夕夜埋怨孩子不来陪他吃饭,只能借酒消愁,结果引发肠胃疾病晕倒在地,晕倒前他选择性遗忘了国内的子女,却给远在美国的明哲打电话。

    所有人都没有变,没有人因为一场病就唤醒了沉睡的父爱,也没有人因为家人的帮助就突然改头换面。

    在小说的最后,是明玉的内心独白:

    “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和石天东幸福就行了。”

    一切都在这一地鸡毛中结束,跟电视剧里的一段锦绣也犹如天壤之别。这略淡悲凉和讽刺的结局看起来跟“都挺好“没有半点关系,但能跟自己达成和解,对明玉来说也仿佛耗尽了一生的力气。

    明玉的半生可以用一句“网红“话来概括:”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网传其自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儿童人格教育》,而我翻阅了书籍也未在书本中找到类似的句子。但这次无心插柳的“较真”却令我深信这句杜撰的“名言”确实是对阿德勒观点的深刻总结。

    阿德勒认为很多儿童身上的问题,都源于其童年的被忽视和创伤。若不在儿童时期得以修补,这些问题在以后将会衍生出各种大的问题,甚至成为他一生的负担。

    综艺节目《女儿们的男朋友》中,TVB御用金牌配角秦沛的女儿姜文丽性格活泼,热爱运动,自信阳光,男朋友也对她很用心。

    作为观察嘉宾的王子文看到她,都是满满的羡慕。但她说:“我不羡慕她男朋友,我羡慕沛叔给她的爱足够多。“

    王子文五岁父母离异,十四岁一人只身闯北京。她曾认为父母的分开不会对她有什么影响,甚至开玩笑说,生日礼物可以要双份,过年也可以领两份压岁钱。但随着她长大,她渐渐发现父母离异的影响特别大,也坦言这个创伤这辈子她都带着。

    而成年后的她十分独立,和父母几乎不联系,也像她自己说的:“独立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没有人会关心。“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既不像苏大强一样自私到极致,也不像樊胜美父母一样对女儿用尽手段地压榨,甚至大多数的孩子也如王子文一样对有重要缺憾的童年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但不可否认的是,童年时的创伤犹如一颗生锈了的螺丝钉嵌在心里,它难以拔出,拔出了又难以治愈,终其一生,它都呆在原地,时不时地影响着你。

    董卿在参加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座谈会时,谈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从小父亲就对董卿十分苛刻,不让照镜子,不让买新衣服,限制任何文体活动。每年寒暑假,董卿都必须出去打工,十来岁的她甚至当过酒店清洁工。直至成年,董卿发现自己和父亲竟然惊人的相似,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后,跟父亲和解的过程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但即使这样,从童年就留下的创伤直到现在都在刺痛着她:

    “我到现在还会自卑,我要付出很多很多,拿命去搏,把事情做得比别人好很多,才会让我觉得很踏实,我会觉得我很安全。”

    心理学名著《温暖的孩子》中指出,孩子如果长期遭受语言上的贬低、情感上的忽视或行为上的体罚时,会给一个人埋下一颗自卑的种子。

    但很多中国式的父母都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甚至会认为董卿现在的成功是源于父亲严厉的教育。

    而实际上,完全不是,打击和贬低只会带来屈辱,跟孩子的成功没有关系。孩子也许可以带着伤痕收获名利,但却难获得爱和安全感。

    正如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说道:“不打不成器”毫无道理。刻板、专横的教育徒劳无益,它只能让孩子疏远教育者。

    在《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是一名极其有控制欲的母亲,她在女儿乔英子的房间里装了一面透明的窗,只为能随时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完全漠视了乔英子个人所需的隐私感。她明知道热爱天文学的乔英子,其理想大学是南京大学,却依然固执地给乔英子定下了清华这个目标,甚至连家里的帆布袋都有“清华大学“的字样。她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地围着孩子转,完全没有自我生活,这样沉重压抑的”母爱“使得乔英子终于崩溃,也终于哭着对母亲坦诚,她想去南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逃离母亲。

    有人说这是电视剧中的夸张表现,但仔细观察身边,这样的父母却不在少数。多少父母习惯了以爱之名的亲情绑架,漠视孩子的个人兴趣,只为巩固自己的面子而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有多少父母拿着孩子进步了的成绩单说这还不够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又有多少父母面对教师对孩子的指责,在第一时间就将矛头对准了孩子,却不问缘由。

    仿佛家长的一句“我是为你好“就能罔顾孩子的意愿和快乐武断地替孩子做所有决定,陷入自我牺牲又自我满足的怪圈中。而丧失了对亲子关系的信任,孩子将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冷漠多疑,跟别人难以亲近。

    绘本《迟到大王》就有相似的例子,小男孩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经历离奇的事,不是被鳄鱼咬就是被猩猩抓,每次迟到,老师问其原因,他如实答复,却被认为是撒谎,“这里怎么会有鳄鱼和猩猩呢?”老师说道。后来他上学的路上再没有奇遇,直到老师在课堂上被猩猩抓上房梁朝男孩大声呼救,孩子也只是冷漠麻木地回应“教室里怎么会有猩猩。”这看似大快人心的结局却不禁让人深思,孩子的冷漠和熟视无睹恰如之前的教师,这种错误的翻刻就源于最单纯的不信任。

    而信任的亲子关系应如郑渊洁的《智齿》,女孩被同学冤枉偷钱后,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说你再不交待我就告诉你爸爸,女孩倔强的说“我要告诉我爸爸”。孩子所有的委屈和欢乐都可以毫无芥蒂地对父母诉说,即使所有人都怀疑自己,她也知道有人会站在她的背后,不论原因,这样的父母便是孩子的底气。

    什么才是好的原生家庭,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长处也有被忽视的地方,就像乔英子想要逃离母亲的枷锁,林磊儿想重温母爱一样,差别巨大。但向上的家庭却有共同的关键词:恩爱、信任、尊重和鼓励。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也发自内心地爱父母,不因亲情绑架也不为暴力屈从,这样的亲子关系何尝不是一种艺术。而现在孩子将自身心理健康的关键钥匙交到了你的手中,唯愿我们能不辜负孩子的信任,使他成为幸运的人,在其长路漫漫的人生中能拥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都挺好》到《小欢喜》,原生家庭如何毁掉孩子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zg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