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季教学感想的最后一篇,终于轮到积蓄了很久的教材问题了。
读书时没有意识到教材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看过教材的我以为所有的课本都大同小异。就算现在有那么一丢丢经验,有幸接触过一些教材,也不敢高谈阔论,只是在这儿抛砖引玉,说说愚见而已。
刚好我们孔院新购进的教材刚到货,其中就有下面我将要谈到的几本教材。
记得读研时,课任老师要求我们自选一篇课文,设计教案后进行试讲。在图书馆像无头苍蝇似的随意乱转的我,最后鬼使神差地拿了本《汉语会话301句》,选定了《为友谊干杯》那篇课文。当时试讲得好或坏已经不记得了,只是那是第一次认真看一本教材,颇有魏源当时“睁眼看世界”之感。
巧的是后来实习去的印尼玛琅孔院,教大一新生用的教材,就是这本《汉语会话301句》。因为课型定位为听说课,所以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本书的“听”“说”功能,不仅每节课会放录音要求学生跟读,更是在期中和期末都加入了口语presentation的环节。
小朋友们也是不负众望,把各种新奇的点子都加到里面去了。
同一时段接触到的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教材,还有中山大学的老师们编写的《初级阅读教程》。配合着上面提到的那本“301句”,我才在实践中发现,分技能课程的教材原来可以这么精彩。
后来回国工作,因为所在的培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美国,所以接触的最多的教材是《中文听说读写》,这本教材在美国本土运用得非常广泛,很多学生都是在美国学过这本教材,然后来我们学校继续学习的。
但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倒不太好,有一些汉字印刷错误倒是其次,主要是整体编排不那么尽如人意。那时的我道行不深,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就觉得语法点的编排不够合理,有些解释也稍显牵强。
但是作为bonus,《新实用汉语课本》走进了我的教学生涯。刘珣老先生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我也莫名地对课本里的马大为丁立波觉得顺眼。事实上,作为一本综合课教材,它绝对是超出标准的——语音、汉字部分从头入门,语法点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课文情节也不错。
我真的有学生因为对后面的故事感兴趣,而非常努力地学习每一课的。
至于现在用的《快乐汉语》,我所有的力气都用来细数这本教材的不是了。经过这次把它当做综合课教材详细地使用过后,我还能笃定地说,这本教材的漏洞非常大,应该尽快摒弃才是。
因为我发现用这本教材进入中级班的学生基础非常薄弱,拼音书写和汉字笔顺经常会有错误,有时甚至连声调都标错,所以在我有机会带初级班之后,我就用了《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系统来进行拼音和汉字教学。
我们的学生总会说我像一个老奶奶,因为我总是忍不住把每一个知识点重复很多遍,一再想办法验证学生是真正明白才肯往下教学——可能是中了教科书上说要重视知识点复现率的毒。
这是最后一篇教学感想了,在这里想说点题外话。
因为对自己出身的不自信,一直以来对我们国际汉语教学的各界权威都是膜拜、顶多做到模仿的份上。但看到自己的学姐会在做的每份课件上打上自己的logo,也不止一个人建议我可以拿自己写的东西去发表,在这方面我算是比较胆小和晚熟的人,但慢慢的我也已经开始做一些尝试了。
“诗琴,你写了那么多东西,可以考虑集结成一本教材呀!”
“可是我都是借鉴别人的,不过是拾人牙慧。”
“那你看,哪本教材不是借鉴别人,经过梳理总结后集结成册的呢?”
“你说的也对……”
可能我会做的吧,等我真正做好心理准备的那一天,等我觉得自己达到心目中的标准的那一天。
最后附上我拍的几张教材照片做存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