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考拉简直是动物界的奇葩,或者叫狗界二哈。长得萌且丑不说,还具有超级生存能力,在澳大利亚那个曾经鸟不拉屎的地方,居然活得风生水起。单看这一点,跟熊猫比起来,简直甩开一个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前读过老美的一本名叫《反脆弱》的书,讲到未来考验一个人竞争力的不在于你有目前多强,而在于有多顽强。不在于你曾经多牛x,而在于遇到灭顶之灾的时候,能否还能活下去;当然,更不在于你自认为有多高贵,而是在被卑贱后还能活出人样。从这一点上看,不管动物学家们是否认可,反正我觉得跟熊猫比起来,考拉简直是动物界的反脆弱小能手。当然,老鼠和蟑螂的生命力更强,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卑贱的物种,还是考拉更符合审美:既有宠物级的呆萌,兼具野兽般的特立独行,还能与自然界和平共处,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这个五一注定不平静。在别人快乐过节的时候,父亲忽然腹腔大出血,生命垂危。此时的我,也正搭乘飞机连滚带爬地往家赶。不知道一生疾病缠身的父亲是否能如过往一样,顽强过关。这时忽然理解了人在最无力的时候,为什么会寄希望于佛祖和上帝,因为个体力量实在太渺小了,在疾病和灾难面前,那种无能为力和虚空的感觉,会杀灭一个人的精神。
这个时候想起考拉,想起《反脆弱》那本书,确实有点违和,也很诡异。但这又如何呢,也许这正是克服恐惧和脆弱的最后一道光。已经习惯了国泰民安,习惯了衣食无忧,习惯了父慈子孝,也习惯了家和远方。忽然有一天,上帝告诉你,他改变主意了,要把这一切一点点带走,你还能怎么办呢?这不是什么灰犀牛,更不是黑天鹅,而是宿命。所以成年人最重要的一课不是你如何变得更厉害,而是在宿命面前,如何活出成年人的尊严。在终将到来的死亡面前,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用什么样的嘴脸去面对。
忘记哪位作家曾说过,如果有一天你得瑟了或迷茫了,到医院和墓地走一走,会变得平静不少。这个方法我试过,保质期太短,边际效用极速递减,而且那种不舒适感会久久不散。但亲人不一样,这是一种触动灵魂的残忍,会造成长久的创伤。但理性同时也告诉我们,恐惧和愤怒啥事都解决不了,只能硬着头皮面对它,当作很勇敢的样子。也许,时间长了,就会真得变勇敢了,成为危机中的最后一道光,如那个又丑又顽强的考拉一样。我相信,这会儿正躺在病床上与死神厮杀的父亲,会更愿意看到我如考拉一般,顽强且让人安心,而不是一只好看且不中用的熊猫。
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在哲学上,死亡其实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不比文学中,会疾风暴雨般地推动剧情。但也正因为中性,所以理性得让人害怕。因为死亡的存在,让生命一直面临是否有意义的挑战;但也正因为死亡,让个体生命有了创造意义的可能。设想一个人交了狗屎运,一不小心吃了唐僧肉,他还会觉得生命珍贵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只能推测说他可能会感到无聊,可能会失去斗志,但也可能变成上帝,谁说的好呢?但作为平凡的人类个体,就悲惨多了,每一天都在衰老,每一天都距离死亡更近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萨特、加谬一般的哲学家,才会提出"荒诞"和"虚无"的概念,直接把人类生存的意义打入地狱。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对于人类整体而言,个体确实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把坐标进一步缩小,缩小到家庭、社区,这个概念可能就会被重述。比如说,对于我的家人而言,我确信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他们也基本认同我的观念,因为这个角色是独一无二的。或者,对于我为数不多的朋友而言,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曾经彼此成就过或陪伴过;而对于养了十几年的猫而言,我也是有些意义的,因为让他们即使不努力讨好我也能吃好活好。想到这一点,感觉自己简直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类考拉。
坐标再进一步缩小,其实就到了个体本身。忘记哪位哲学家说过,或者很多哲学家都或多或少表达过这个意思,说死亡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宝贵礼物。因为死亡的存在,让人类更加珍惜每一次选择,更加理性地对待短暂的一生,更看重自己选择的权利,更倾向于争取今世的体验和幸福。其实,这个死亡就是人类的脆弱。个体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微观世界里寻找生命的意义,都是与死亡的反脆弱之战。正是人类在死亡面前的各种不服气,才塑造了人类的尊严和勇气,虽然我们最终都会败给死神,但正如《老人与海》中那个一根筋的老人一样,败给死神又如何,我选择了,我斗争了,我与可恶的鲨鱼同归于尽了,所以我还是胜利了。
回到考拉的正题。虽然喜欢《老人与海》,个人却是不太喜欢海明威的死法。自杀算什么,如考拉一样活着不好吗?傻、呆萌、不在乎,但在挑战面前,毫不犹疑地选择战斗,选择理性,选择活下去,选择与死神斗个你死我活,当然最终是你活我是死,那又如何呢?这才是无敌的考拉式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