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是这个时代很火的学习方式,一台小小的手机里面,容纳了世间万物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打破了时间、空间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拥挤的地铁里,在上下班的路上,在无聊等人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获得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有时候是你想都想不到的,大神们提供的干货文,太有用了!最近想要看书,刚好就有书单推荐,收藏下来再说!每天都能获得新姿势,感觉自己又变聪明了不少~
可是真相确实是这样的么?
知道了蜗牛是如何交配的,你就是动物学家了么?知道了某种疾病的可怕且无法预测,你就是医生了么?知道了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你就是作家了么?很可惜你还是什么都不是,依然是那个挤在地铁公交里的普通上班族。
且不论这些知识真正有用的比重有多低,更可怕的事情是,你利用碎片时间,自以为高效看了十多条新闻、翻了五六篇干活文、再灌几篇鸡汤让自己神清气爽,以为自己看了很多,对这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而今天过后,这些内容你就会忘记大部分。如果不信的话,不如打开自己的收藏夹,看看之前收藏的文章,会不会有一种“诶我居然收藏过这个,忘记了但感觉有用不如再看一遍”的感觉。
接触碎片化知识越多,人们获得的知识并不会变多,反而思维会越来越狭隘,并缺乏思考与思辨,因为太习惯于获取别人告诉你的知识点,并一厢情愿地全盘接受。
这就是碎片化学习的弊端,让你误以为自己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却又让你轻易遗忘,让你误以为自己知道了非自己专业领域的核心,却没告诉你要谦逊不要站在别人的思想上以为这就是自己的思想高度。
所以怎么样才是好的学习方式?
还记得学生时代你是怎么学习的么?
你遇到了问题,求助于同学、老师、课本,最终得到了解答,并讲这个内容搭建并收入你的知识体系中,最后给同样有这个问题的同学解答。通过这一系列流程,你巩固了你的知识。
无论时代怎么变,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不变的,只是我们过于沉醉于获得浅薄知识的廉价快感直至麻木而忽略了它。
如何避免碎片化学习并最大程度地真正提高知识水平,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呢?让我们回到学习最认真的年代去~
1.获取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知识体系,就像是一个知识殿堂,里面就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要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发现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不要被一路上的花花草草迷了眼。
一定要警惕!干货文的标题固然起得让人忍不住想点进去,朋友圈转发的某一篇文章似乎介绍了什么不得了的知识,在你采取行动之前,请务必先问自己,这些信息我知道了会有什么用?翻查自己的知识殿堂,看是否能将这个知识嵌入。
如果你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那么再问自己,我后续会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么?如果不会的话,压抑住自己的好奇,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与大脑。
在心里问自己,是并不花时间的事情,做一个刨根问底的人,也并不会让自己有损失。如果确定这个知识有用或是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的话,挖掘出这个知识点的关键字,开始由一个点扩散开来吧。
2.寻求解决
我们读书时,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老师同学与书本,如今也一样,幸运的是,还多了网络,我们可以根据关键词搜索想要的内容。
但是否还记得这几种方法中,最有效的是方法什么呢?书本与网络固然方便,但是信息过于庞杂,容易迷失其中或难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而找老师或同学是最快速的,因为他们已经将这一部分的知识整理成了自己的体系,而接受者也就会更快地理清条理,快速搭建出知识框架,而后续的丰富与充实,则更多要依靠网络与书籍,因为这个时候,再也不是漫无目的地在查找了。
而如今脱离了学校的我们,想要找一个“老师”,则需要去找一些相关问题的专业人士,去翻看他们输出的内容,去向他们提问,获得解答。
3.形成体系
你的问题解决了,就形成体系了么?也不尽然。我们再回到校园中,上完课,我们接收了老师的知识体系,对问题恍然大悟,但如果不去做练习,哪怕我们对知识明白得再透彻,很快也会忘掉,马斯洛的遗忘曲线就是这么残酷。
就你所知道的所有内容,给它们搭建框架,不是在脑中,而是在纸上,无论是写文章也好、做PPT做脑图也好,只有真正能把这个结构从大脑中移到现实中,你才能更清楚自己的知识体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甚至是知道还缺了什么,该如何向外延展。
方法有很多种,只要写出来或画出来,都证明自己思考与学习过,哪怕后续有了遗忘,及时看一眼框架,也很快能记起。
4.输出交流
最后,如果你的知识传播过,你一定会印象深刻,就跟你给同学讲了一遍题后,你会牢牢记住解法一样。
在输出交流的同时,你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让自己的知识体系能表达得更为流畅,更能被别人所理解。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会碰撞出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扩充你的知识链,下一次交流,就会有更多内容。
那么,碎片时间能拿来干嘛呢?
可以获取知识,但不要是无意义的知识。可以在脑中思考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开一些奇怪的脑洞。
最好的,是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看看周围人们的神情,试着不做低头族。
希望每个人都少些对知识的焦灼,多些耐心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