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唐诗中的妙笔

作者: 在下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6-01-04 12:52 被阅读1169次
( 图片来自网络 )

文:行之

忽而想起以前印象深刻的几句唐诗。

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卢纶的妙笔。我理解的意思是:想要骑着轻装的战马去追敌军,大雪纷飞,雪花很快就盖满了背上的弓箭和腰上的弯刀。

所写的情境,尽是征战的杀气。但是字里行间,竟然写的轻快而优雅。欲,是指向人的思想动态。将,指向人的行为动态。轻骑,显得匆忙,临时性。逐,指向人的目的性。短短五个字,整个事件交代极其清楚。

后一句,大雪,指向了气象动态,雪花纷飞。满,用得传神,形容雪花密集,很快掩盖了兵器。而后,弓刀是冷兵器,彰显出征战的肃杀。雪花的广阔感焦聚到最后弓刀的具体事物。从视觉的面凝聚到点。

而前一句逐,兵将骑马的动态,呼应雪花飘洒的动态。两句显得浑然天成。共同构造出一副骑兵雪中逐敌的冷峻,紧张画面。仿佛马蹄声踏破碎冰的声音犹在传来。

但整体的书写,没有一个带直接杀气的字眼。欲,将,逐,大雪,满,弓刀。整体竟然写的安静而平和。

但是内藏的杀气,边塞诗的壮阔苍凉,迎面扑来。

写得冷静,克制,传神。单是两句而已,艺术造诣,表现手法,炼词造句,都值得不断学习,回味。

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我看来,这是诗佛王维写得最洒脱的一句诗。甚至比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名句境界还要高一层。

“山重”是写绝望后的希望,写峰回路转。而“行到”是写末路后的隐忍,接受到释然。既然走到了路的尽头,也不绝望,也不奢求希望,好好珍惜当下,就坐下来看看天上的云起云落吧。

当下即是所有。

顺着水走,最后终结于云。一地一天。一行一坐。自然,空明,毫不励志,却是真实生活的学问。水穷处而看云起时。没什么比这更洒脱。这应该就是真正超脱的人生境界。

诗句写得清丽天然,人景合一。真是妙笔。

三、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写诗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个语文基础技法在他手上焕发出极大的艺术魅力。

小时候背这首诗并不觉得有多好。而今想起来,简单十个字,描写“高”的空间、冷峻感,再没见比这更好的句子。

李白不愧是诗仙,诗中自有仙气。恐惊天上人,既是对神仙的敬畏,也是骄傲中的谦辞。天上以下,人间以上,俯瞰众生,这楼该有多高?

是真的楼吗?我想李白不是真的在写“危楼高百尺”,他得意的是“手可摘星辰”。

再没这么看起来低调而不露声色的得意和自信了。

唐诗是越读越出味道,其实那么多的写作技巧,他们都用的好。

2016.1.4  闲时随笔

相关文章

  • 那些唐诗中的妙笔

    文:行之 忽而想起以前印象深刻的几句唐诗。 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卢纶的妙笔。我理解的意思是:想要骑...

  • 妙笔生佳作 浑然自天成 古今多少事 尽在一诗中

  • 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些14、16岁的小红颜知己

    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些14、16岁的小红颜知己 永远有一个14、16岁的诗歌女孩在唐国明的鹅毛诗中...

  • 唐国明鹅毛诗中的“村庄”不是海子诗歌中的“村庄”

    唐国明鹅毛诗中的“村庄”不是海子诗歌中的“村庄” ————————————————————————————————...

  • 那些诗中,女性的悲剧

    诗是一种独特的文体,诗中蕴涵的感情更是丰富多彩。 很多诗人都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特别...

  • 七绝·贺《八咏雅集》第二集付梓

    妙笔支支抒盛世, 清词佳句宋唐音。 五年传授无寒暑, 始见幼株成绿林。

  • 静看•千家诗之三十

    秋浦歌 李白 (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本诗是十七首组诗中的第十五首,也是组诗中...

  • 唐史篇//诗中圣人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赞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 画中情

    并蒂莲开吐幽香 亭亭玉立斗冰霜 非是画者多妙笔 生花还在心底芳 无边心曲谁能赏 自有知音题诗行 诗中有...

  • 古典诗词中的一怀愁绪

    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中,多愁善感的文人以其生花的妙笔,将千种愁情万般哀思,铸就成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名...

网友评论

  • 君安Her:“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就是传说中的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1:🏻
    在下行之: @君安Her 哈哈
  • ccbed11e503f: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下行之: @木木含烟 🍻
  • 乙乙西:看了之后 觉得自己真该补补唐诗了
    在下行之: @西西瓜瓜veryvery 哈哈
  • 劣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首诗两年前就背了,但是一直无法理解。每次考试,我的古诗分数总是不尽人意。
    一年前看到过一位写手写的一篇文章,她曾用过这句话,稍稍悟出了一点。
    前阵子喜欢上了一位作家,他自幼熟背古诗词,自然能脱口而出。才明白古诗这种东西,不是一时半会能理解的,而是要日积月累,让它真正的融入你的生命里,方能理解领会。
    现在看了你的两篇文章,很佩服你对古诗的领悟。
    在下行之: @劣子 是啊
    劣子:@雪吹桃源 年纪吧,毕竟那时候还小啊!
    在下行之: @劣子 这个也跟心境有关吧
  • 2bc9f8d937e0:不怕各位笑话,读书这么多年,从来不能品出古文,古诗…
  • 唯生不负:喜欢诗句精简却意义深远的特质
  • 47657cbe1a10:作者品鉴的非常好,闲时多写点,然后可喜欢看了。我读不出感觉,经过你一分析,就懂了哒。
    在下行之: @南陌皓记 嘿嘿,好哒
  • 近凡:如果大家都能像作者这样仔细琢磨,中国的文学才有希望啊!期待之后的作品!
    在下行之: @久世一 抬举了,谢谢支持
  • Tama酱是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
    在下行之: @吴你个旭 丢
    吴你个旭:@雪吹桃源 你丫的
    在下行之: @简书首席拒稿官 你之前怎么忍心拒稿呢😭

本文标题:那些唐诗中的妙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qa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