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周前右脚大拇指突然红肿疼痛,以为是前一天穿新鞋不合脚挤的,就贴了贴膏药消炎止痛,结果第二天肿痛愈加厉害。我担心他是痛风发作,而先生却说这次的痛感与几年前痛风发作时的痛感不一样。
去医院是必须的,青医附院依然是当天无号可约,先生疼痛难忍,只能先去市人民医院看看了。
挂了手足外科的号,刚上了三楼就听到骨外科叫号系统播报出先生的名字。按提示进了2诊室,迎面是位男医生,胸牌显示为主治医师。
“你这是拇囊炎。”问了下大致症状,又看了看先生的脚,医生很快给出诊断结果。
“大夫,他几年前曾患过痛风,这不会是又犯了吧?”我试探着问。
“不是痛风。”医生笃定道,又指着先生的脚趾:“他这拇指明显外翻、畸形,第一跖骨头向内侧脱位,趾关节内侧关节囊张力增高,加上穿了新鞋走了挺远的路,这个突起处反复摩擦,刺激内侧关节囊就诱发了拇囊炎。“
“需不需要再验个血查一下尿酸?”“我还是有些不放心。
“没必要,真的与痛风无关。”医生言之凿凿。
“我也感觉这回的疼跟上回的不一样。”先生插了一句,“大夫,这个拇什么炎怎么治啊?”
“先把鞋换成宽松合脚的,另外可以热敷或用温水泡脚缓解一下疼痛和不适,实在疼得忍受不了就吃点阿司匹林、布洛芬,也可贴点止痛膏药。”
医生稍做停顿又继续道:“你这拇外翻到最后是脱不了要动手术的。”
先生瞬时就紧张起来,“什么时候手术?怎么做?”
“你先别紧张,再过十年八年也做不着,”医生笑着说:“要做也要到你七八十岁的时候。手术不麻烦,局部麻醉后将这里切开,把把多余的骨头切除,缝线留在里面保持骨头处在正常的位置。“他边说边在先生脚趾上指点着。
“那现在做行不行?”先生问。
“现在没必要,当务之急是消炎止痛。家里有布洛芬缓释片没?有就继续吃,也可以继续贴贴膏药。家里没有?那我给你开个效果好的,就是贵了点。”
回家后先生遵医嘱用了四天药,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厉害了,由大拇指肿痛发展到整个脚面肿胀疼痛,连拖鞋都穿不进去,脚不敢落地,更别说是行走了。
这四天里我被指使着跑了多家药店去买各种止痛消炎药和不同品牌的膏药,前后大概花了五六百元,先生用过后未见任何的效果。
先生胆子小,听医生说几十年后得动手术怕的要命,就在网上搜索治疗拇囊炎的方法,并与几位专家进行了线上交流,有两位专家还专门打来电话,其中上海虹桥医院一女专家还让先生加了她的微信,然后拍了脚的照片发给她。她一看照片就非常肯定地说先生就是痛风发作,让第二天赶快去医院抽血查查尿酸指标。另一济南的专家也打来电话问了具体症状,比较严谨地表示“基本上应该是痛风”,理由跟虹桥专家一致:“拇囊炎是拇指关节囊发炎,不会导致整个脚面肿痛。”
至此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百分之99.999是痛风发作,之前的医生百分之99.999是误诊了,自己则是白用了一堆的药、徒遭了4天的罪。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了青医附院。以前是我愚笨,没就没想想网上没号可以现场挂号啊,排队就是了。问了下咨询台痛风挂什么科,被告知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骨科、心脑血管疾病科等都可以。最后挂了内分泌科,还是主任医师。因为我要去看眼睛,就跟先生兵分两路。
一小时后在一楼会合,先生一见我就说:“确诊了,是痛风。人家主任一看我的脚就跟身边的实习医生说是典型的痛风。验了个血,下午三点出结果后再开药。医生说痛风需要长期服药,我这几年也没吃药,痛风石一直在积攒,到现在终于爆发了。医生还说痛风发展程度不同,痛的感觉也不同······”
下午三点后拿到了化验结果,除了痛风确定无疑,先生血脂还很高,医生给开了秋水仙碱和甘糖酯片,服药一个月后再到医院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
先生上车后就服用了秋水仙碱,当晚疼痛就大大减轻,脚面肿胀减缓了许多。不到一周,外部症状全部消失,生活恢复了正常。
“明明是痛风,楞被他看成了拇囊炎,还吓唬我七十岁必须做手术,我真想去投诉他!”朋友打来电话问情况,先生对着手机愤愤道。
先生当然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若遇上较真儿的患者或是家属,是不是很有发生医闹的可能性?毕竟是因为医生的误诊,导致患者延误治疗和不必要的苦痛,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并发症。
由此我想起几年前,当律师的侄子曾接过一个医疗事故的案子。原告是先生同村的乡党,在市人民医院做了个普通的腿部手术,术后因医护人员的疏忽导致严重感染致使病患的伤腿截肢。最后鉴定为医疗事故,医院赔偿患者十八万元。这18万元远不能抚慰病患受伤的心灵,没了一条腿,身为家里的顶梁柱,那位乡党从此不能再干重活累活,家庭收入锐减,生活水平自然也会大幅度下滑。
由此可见,医疗误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要减少误诊发生,首先需要医院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诊断技能。免得像第一位医生那样,因为对痛风的诊断标准和特征不够了解,导致误将先生的痛风误诊为拇囊炎。
其次,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也非常重要。譬如这一次明明我已主动提及先生曾经得过痛风,医生却没能将这一信息与先生的症状联系起来,导致了错误的诊断。先生也用自己的主观判断误导了医生,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诊断。
故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应更加充分和细致,医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描述和提供的信息,以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最后,相关的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机制。若出现医疗误诊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以保护患者的权益。
希望类似将痛风看成是拇囊炎的误诊不再出现,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诊治能力,更希望我们的医疗机构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权益,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和有信任的医疗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