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虓
中国白酒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富有极高的价值。看到网络上许多骂白酒的文章,感到非常的心寒,说白酒是都是假酒,都是酒精勾兑的。最近还有文章公然宣传“以后还有人喝白酒吗?”白酒的形象不容乐观。白酒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如此糟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但更重要的是白酒是中国的宝贵遗产,我们理应而且必须传承下去,消费者可以喝其他的酒,但作为白酒的继承者,应当让白酒这股酒香永远流传。
那么,白酒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度数高?威士忌、白兰地同样是几十度。不好喝?口感方面可以调整。形象差?这才是关键。葡萄酒的高贵典雅,白兰地的流光溢彩,消费者乐于去接受这些酒种的原因,在于乐于去享受美酒之上的那种文化和生活。对于白酒而言,干杯、一饮而尽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加上白酒行业的不诚信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在心智中存在隔阂感和拒绝感。
这就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酒怎样重塑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健康化。白酒需要健康化,这是涉及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白酒需要健康化?
首先,健康是大势所趋。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衣、食、住等基本的胜利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一层的安全需求就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而安全需求的包含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两个层面,健康是未来人们时刻关心的话题。另一方面,白酒行业提出要主攻中产阶级,因为他们是消费白酒的主要力量,而这部分人群对于健康非常的重视。
其次,就白酒本身而言,需要健康化。消费者拒绝喝白酒,对白酒有排斥感,有这样几个心理原因,认为白酒酒种不健康,假酒、勾兑酒居多;认为白酒的饮用方式不健康;认为白酒酒体不健康,基本上就是酒精和水而已。这样的认知,让白酒很难在商务和家庭这两种主要消费场合获取优势,只有健康化贴标白酒,才能让消费者重新了解白酒,改善对白酒的认知,从而有利于白酒进入家庭,也有利于让白酒抓住在商务场合的主动权。
中国白酒怎样健康化?
白酒健康化是一个行业问题,而不是某个企业的个别问题。所以对于白酒健康化的促进需要整个行业配合,使用合力。所以提出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需要抱团出击。
最近,泸州老窖集团养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2016年首支健康型白酒,这让我联想起茅台酒之前提出的“保肝护肝”,虽然两个事件的属性不同,而且后者也存在极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都为中国白酒作出了贡献,让消费者心理上对白酒的认知得到缓和和纠正,这是重要的一步。然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企业需要抱团在一起,去彻底改善白酒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前面搭台,后面拆台的作为不可取,合力才能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第二,健康白酒需要中国化解读。
目前白酒的健康性研究,停留在组分分析层面的居多,比如对白酒中萜烯类物质、吡嗪类物质的挖掘和研究。这样的微量组分分析固然重要,但是中国白酒的健康性的体现,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放在中医、中国文化中,统观的,宏观的,整体的去解读。就像中医的理论之所以在西方科学的检验下存在不正确的情况一样,中国医学之所以能够造福华夏子民千百年,就是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去解读的,中国白酒也是这样,为什么说中国白酒是健康的,“酒是药之长”就是最好的体现。另一个方面,需要提及的是,白酒的健康是解读出来的,而不是伪造出来的,对于消费者的不负责,则是对白酒整个品牌的透支。
第三,健康白酒更需要饮酒健康。
人们对于白酒的排斥感,还来自于长时间以来的白酒给予人们的不优雅的饮酒形象。而白酒传统的这种豪爽的干杯文化,本身就会让人们产生排斥感,而长时间的干杯文化也让饮酒者产生身体问题,从而更加剧白酒不健康的形象。所以对于白酒健康化而言,饮酒方式的健康化是重要的一环,这也是近来提出的健康饮酒的初衷,应该告诉消费者如何品味白酒,怎样饮用白酒健康,让白酒走进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
作者简介:李虓,发酵工程硕士,酒类、食品类研究者,《国家名酒评论》编辑,行业观察评论员,酿酒师,科普作家,群作家酒食文化读本《酒食风》创作发起人。联系微信/qq 169320497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