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性别角色定位:偏重刚性的职位应该由男性担任,比如领导、警察、军人、飞行员;而偏重柔性的职位应该由女性来担任,比如秘书、护士、保姆、美容师等。为什么呢?
这种对男性或女性的行为和性格模式的固定看法,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于社会上那些偏离男性或女性行为和性格模式的人,我们常常会用“女强人”或者“老娘们”之类的说法来形容。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于某一类型的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概括而笼统的僵化、呆板的看法和期望。比如,男人刚强、大气、豪爽、勇敢;女人温柔、善良、软弱、胆怯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一方面反映了男女之间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逐渐成型的,并且由当前的社会文化所决定与强化;另一方面,性格角色刻板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性别心理差异,使女性居于相对弱者的地位,从而制约了她们在社会中的发展。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男人比女人更强壮、体格更悟,奔跑速度也更快,由此在早期社会分工中理所当然地承担了狩猎和战斗的任务,女子则一般从事做饭、纺织和照顾孩子的工作。根据对原始社会的考察结果,以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是最普遍采用的。由此,男性凭借出任公共角色的机会,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也使男性容易得到更高的评价。这些早期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心理定势,以后又通过社会化代代相传,最后性别角色就这样固定了下来。
两性在心理行为上究竞有什么差异?假使有差异的话,其根源又在哪里?生物特性与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孰轻孰重? 1974年,心理学家E·麦考比和C·杰克林在分析总结了两千多项关于两性差异的研究项目后,他们发现,在感知觉、学习能力、智能水平、气质、社交能力等诸方面,能被科学确证的两性差异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小得多。
得到很好确认的性别差异仅有四个方面: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具有优势;男孩在空间认知能力和数学能力上具有优势;男孩子更富于攻击性。而一些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性别差异则明显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它们]包括:男孩善于解决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而女孩善于解决简单的、常规性的问题;男孩更多受环境影响,而女孩受遗传影响更大;男孩没有女孩善于“社交”;男孩比女孩自信心强,不容易受暗示;男孩视觉较发达,女孩的听觉较发达,等等。
即使是已有基本定论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差异,近年来也受到了不少人士的质疑。譬如空间认知能力,之前的研究一边倒地认为是男性的强项,最有力的证据是在三维空间心理旋转测验中,男生的成绩大幅度领先于女生。
但是,现在也有心理学家指出,这只是评判标准的问题,并不代表实际的能力和水平。假如在统计结果时不采用正确回答的个数,而是以回答正确率来作为成绩的指标,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假如再把测试的时间适当延长,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
最后的实验表明,情况确实如此。这两个实验虽然还不能证明男女之间在空间认知上孰优孰劣,但至少说明了这种差异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有条件的,起码时间因素就是一个关键点。
性别心理差异中引起最大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差异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环境塑造出来的呢?有些心理学家坚持认为是后天的社会文化文化环境造成了性别心理差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说过一句性别歧视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一段不无偏见的话:“自然的天赋均衡分配在两性之中,可是女人在所有方面都次男人一等。”由此可见,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历史由来已久。
即使到了今天,女性仍然没有取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比如,在公司招聘中,有的公司就公然打出不找女性的牌子。女性要得到升迁的机会就要比男性付出的更多。相同的问题也屡屡出现在电影、电视、广告以及文学创作中,这些都片面助长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甚至导向有意无意的性别歧视。
莎士比亚有关于女性的弱势地位,讲过一句名言:“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但愿再21世纪的今天,人类能够克服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带来的障碍,彻底消除男女角色的不平等,使女性更号的发挥其潜能,真正担当起“半边天”的重任!
更多原创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块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