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与诗李水脉的文艺商之脉简·书法
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作者: 至简从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21:50 被阅读5次

    做了一天的火车和汽车,返回单位了,正式开始工作了,开了新的毛笔,所以有些字笔还没有写好!先把作业交了!哈哈!

    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注释]

    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循环往复。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⑥静曰:一本作"是谓"。

    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⑨明:明白、了解。

    ⑩容:宽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致虚极,守静笃。 

    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万物并作,

    动作生长。 

    吾以观复。

    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於虚,动起於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於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各反其所始也。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 

    公乃王,

    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王乃天,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天乃道,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极虚无也。 

    道乃久,

    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有极也。

    没身不殆。

    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於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简诗抄413〔赵孟頫·道德经·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l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