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我带着儿子去参加钢琴学校的新年音乐会的演出,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舞台上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大部分的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了演出服。
等我们到剧场,演出就快要开始了,我让儿子赶紧脱掉羽绒服,换上小西装,儿子很配合地自己脱衣穿衣,我只要帮他拿着衣服就好。
正好我旁边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也在换衣服,他把双手摊开,冷淡地对他妈妈说:“快点给我换衣服,演出要开始了!”
他妈妈很配合地弯腰给他拉羽绒服的拉链,脱掉羽绒服以后,再把演出服拿过来往男孩的胳膊上套,在这个过程中,男孩就伸着胳膊一动不动。
就在这个男孩妈妈低着头给他扣纽扣的时候,男孩却跺着脚大声训斥他妈妈说:“你能不能快点?演出要开始了,你动作太慢了!”
听到这几句话,我特别震惊,转头看看这个男孩的妈妈,她一边加快手里的动作,一边说:“快了快了,妈妈很快就弄好了!”
男孩继续抱怨说:“真是被你烦死了,扣个纽扣都这么慢!你长没长脑子啊?”“对不起对不起,是妈妈不好,好了好了,都扣好了。”男孩妈妈嘴里不停地道歉。
等到男孩终于穿好演出服跑到后台去以后,我忍不住问男孩妈妈:“你家儿子这么大了,怎么换个衣服还要你帮忙啊?让你自己学着换啊!”
她一边收拾衣服一边叹口气说:“他自己弄不好,我看着也着急,就习惯帮他弄了,他越长大却越不愿意学了,这脾气也越大了!”
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但是我知道,这个十多岁的男孩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却理直气壮地抱怨妈妈做得不好,责任真的不能完全怪在男孩的身上。
是这个妈妈自己不懂得放手,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那就不要怪孩子抱怨你伺候得不好,甚至对你出言不逊。
【2】
晚上临睡觉前,我招呼儿子赶紧刷牙洗脸,儿子立马放下手中的书,跑到洗脸台边,开始挤牙膏、接热水,熟练地刷起牙来。
我就站在他身旁看着他自己做,监督他刷牙的时间满三分钟,他笑嘻嘻地看着我,卖力地刷牙等着我夸奖他刷得认真。
刷完牙,儿子熟练地放水开始洗脸,他先把自己的衣袖撸高一点,防止水溅到袖口,然后伸长脖子开始洗脸。
洗过脸以后,他自己拿来毛巾,到卫生间去准备洗屁股洗脚,我做的事情是给他倒好热水,毕竟满瓶的热水让一个八岁的孩子倒,还是有点儿吃力的。
虽然他的动作慢一点,但是做得都很到位,我竖起大拇指夸奖他做得很棒,他得意地说:“因为我长大了,这是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等他洗过脚以后,把自己换下来的袜子放在脚盆里洗,从刚开始不知道如何洗袜子,到现在他能很快就把袜子洗得干干净净,他很得意自己洗袜子的本领。
他把洗好的袜子挂到衣架上,再回到卫生间,拿拖把把洗脸台边和卫生间的地上的水都拖干净,然后关掉卫生间的灯,最后关上卫生间的门。
这些事情他做得很熟练,虽然他不能跟大人一样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能把所有的事情按部就班都做好,就已经很不错。
有一回,他爸爸嫌他做得太慢,跟他说让他赶紧出来,爸爸帮他拖地就行了。结果儿子不愿意了,他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自己做好。”
我赶紧拦着老公,让他不要着急,让儿子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因为我知道父母只有慢慢放手,孩子才会逐渐学会独立。
【3】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最爱孩子的人,我们都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期望可以给孩子最安全的生存环境。
作家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说,父母既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必然根据,也不能成为保护我们免受人世间种种苦难的可靠屏障。
理智的父母都会明白,纵使父母再有能力,都不能庇护孩子一辈子,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放手让孩子拥有独立的能力。
亲戚家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男孩,至今不吃米饭只喝稀粥,至于各种种类丰富的炒菜烧菜,他更是一口都不吃。
每当一大家人聚餐的时候,他只拿着手机玩游戏,或者用酱油和醋去搅拌花生米,任谁喊他吃菜,人家从来不搭理一句。
有长辈批评男孩妈妈太宠着他了,这个妈妈却说:“是他自己不要吃的,我有什么办法?不吃就不吃,他也不饿的,刚才给他买了一个肉饼吃了。”
这个男孩从小到大,他妈妈就特别宠着他,不想吃饭不要紧,烧烤摊上烤点串给他吃,不吃肉也无所谓,买个肉饼同样是吃肉。
这个妈妈从来没有让孩子独立吃过一顿饭,十几岁的人了,还不会用筷子,长辈批评她,让她放手让孩子自己吃,她却说:“孩子不肯吃啊!”
可是她却忘记了,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那么兴致勃勃想要学着用筷子吃饭,是她因为害怕筷子不安全,而不让孩子碰到筷子的。
越长越大的男孩,现在根本不想学用筷子,更不想吃他早就不习惯的米饭和家常菜,他每天只要吃各种小摊子上的不健康的油炸食品。
正是因为这个妈妈的不肯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技能,现在却责怪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
周国平说,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只是这个常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得到,他们见不得孩子吃苦受累,恨不得包办孩子的所有的事情,只要孩子不辛苦就好。
他们替孩子抗下生活中所有的风雨,不让孩子淋一滴雨,更不让孩子经受一点挫折,却不料孩子却并不会领父母的情,只会变得越发骄纵。
【4】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我们看着孩子成长的背影会有欣喜和想拥抱的冲动,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看着孩子越长大越独立而“不敢声张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父母们必须明白,子女长大以后就必须跟父母分离,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慢慢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他们才能更有能力面对人生的风雨。
纵有再多不舍,父母们请一定狠下心来,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孩子才能成长为独立有担当的成年人,他们的未来才会更开阔。
网友评论
所以,我自己虽然想得到他们的帮助,也主动断掉,并强制维护自己做决定的空间。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帮到什么程度是帮,他们的帮忙是投喂,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们不知道怎么交打渔技巧,却总张开口袋说,你看,我们有鱼,我们可以随时向你提供鱼。一边说,你怎么还不会打渔…
所以,我们家另一个孩子,至今一边被埋怨能力不足、笨,一边被投喂。劝说不要投喂过多帮忙无效,我选择我自己屏蔽。
我也不是圣贤,看到鱼不吃,但吃自己打到的鱼,更有发言权。